首页 > 2021第9期 > 规划设计 > 森林康养基地规划中健康觉的形成途径——以重庆四面山花小原项目为例 |
规划设计 |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
 |
森林康养基地规划中健康觉的形成途径——以重庆四面山花小原项目为例 |
规划师杂志社 2021-11-17 15:18:15 |
|
[ 摘 要] 当前,森林康养已成为大健康产业的一种重要新业态和新模式。文章从健康医学思维与生态心理学引出“健康觉”概念,并应用于重庆四面山花小原项目,整合视觉( 眼)、听觉( 耳)、嗅觉( 鼻)、味觉( 口)、触觉( 身) 和意觉( 精神)6 条途径展开森林康养基地环境与设施的规划设计,构建健康觉,形成人、环境与行为之间的正向循环,实现康养者身、心、灵一体化的高能平衡态,以提供一种森林康养基地规划设计的思路。 [ 关键词] 健康觉;森林康养;规划设计;重庆四面山 [ 文章编号]1006-0022(2021)09-0041-06 [ 中图分类号]TU984 [ 文献标识码]B [ 引文格式] 杨洁,王宗标,俞益武.森林康养基地规划中健康觉的形成途径—以重庆四面山花小原项目为例[J].规划师,2021(9):41-46.
远古时期,人类就在森林中生活,因此至今保留了对森林环境的本能需求与偏爱。森林康养的雏形是20 世纪建于德国巴登·威利斯赫恩镇的森林浴基地。据相关资料显示,德国在推行森林康养项目后,国家医疗费用总支出减少了30%。森林浴的概念由日本提出,日本林野厅将其定义为“通过五官来感受和体验森林自然环境所形成的丰富多彩的风景、气味和音色等,促进人们身心恢复并保持健康状态”。森林康养是出现在现代中国的一个概念,指一种以森林环境为媒介、有目的地促进身心健康一体化的知性活动。若将中医健康医学作为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的基础,则可以形成高效并独具民族特色的健康管理体系。 |
|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
|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0] |
[返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