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1第8期 > 规划管理 > 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武汉市工业区块线政策研究 |

规划管理 |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
 |
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武汉市工业区块线政策研究 |
规划师杂志社 2021-10-29 16:01:39 |
|
[ 摘 要] 文章首先以我国上海、广州、深圳和厦门等城市为例,从划线规模、划线方式和管控政策等方面总结了其工业区块线的管理经验;其次,立足于武汉市工业用地的实际管理情况,从发展趋势、空间规模和利用效率等方面剖析了其现实诉求;再次,明确了武汉市工业区块线的划定原则,并通过匡算总规模、摸清现状家底、梳理优化各类园区范围线与落实全市产业战略格局4 个步骤,划定了武汉市的工业区块线;最后,按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从规划编制、土地供应、方案审批和建设实施4 个阶段研究了工业用地的精细化引导与管控政策。 [ 关键词] 全生命周期;工业区块线;工业用地政策;武汉市 [ 文章编号]1006-0022(2021)08-0044-06 [ 中图分类号]TU984.13 [ 文献标识码]B [ 引文格式] 郭林,林建伟.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武汉市工业区块线政策研究[J].规划师,2021(8):44-49.
上海、广州、深圳和厦门是我国最早划定工业区块线及制订相关管理政策的城市。其中,深圳市、广州市确立了“一级线—二级线”的两级工业区块线体系,一级线保障城市长远发展,二级线稳定城市近期工业用地总规模[1];上海市确立了“工业基地—工业园区—工业地块”的三级工业区块线体系,工业基地为承载支柱产业的战略性公告开发区,工业园区为国家级开发区和市级开发区,工业地块为其他较大规模的城镇工业地块;厦门市则未分级直接划定了全市35 个工业区块。整体上看,各城市的划线目标基本一致,均为了保障工业用地总量,但各城市因工业发展所处的阶段不同,在划线规模、划线方式和管控力度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表1)。在划线规模方面,上海市的划线规模为764km²,广州市的为621km²,深圳市的为274km²,厦门市的为120km²,划线规模与工业增加值总体上呈现正相关,上海市、深圳市2019 年的工业增加值均接近10000 亿,广州市接近6000亿,厦门市不足2000 亿。在划线方式方面,广州市、深圳市现状工业用地呈现碎片化分布特征,主要采取“图斑式”划线方式,工业区块平均规模小,布局分散。上海市、厦门市现状工业用地相对集中,采取“功能区式”划线方式,工业区块平均规模大,布局集中。而管控力度主要体现在工业用地规划用途的调整上,其中厦门市对工业区块线的管控十分严格,对于工业区块线内的工业用地,禁止变更用地性质或临时变更建筑物使用功能;深圳市、广州市则允许在工业用地规模不减少的前提下进行布局优化,但不得将工业用地调整为商品住宅用地和大型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上海市允许存量工业用地在符合规划要求的前提下转型为非住宅类用地,但不动产权需开发业主完全自持或部分自持。 |
|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
|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0] |
[返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