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0第11期 > 规划广角 > 福利导向的新增长主义:中西比较与中国城镇化展望 |

规划广角 |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
 |
福利导向的新增长主义:中西比较与中国城镇化展望 |
李沁原,于涛方 2020-08-25 09:34:33 |
|
[ 摘 要 ] 有关社会保障及公共服务的福利政策与经济增长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也深刻地影响着城市及区域的发展。文章分析总结了中西方不同发展阶段下的福利政策与城市发展特征,提出了以产业资本积累—劳动力市场优化—全要素生产力提升为导向的三代福利发展模式,进而以此为参照,指出当下我国城镇福利供给具有复合性与滞后性两大特征。而在我国当前经济与城市发展面临转型的背景下,认为未来应当扭转过去福利滞后于经济增长的局面,加强城镇发展中的福利供给,统筹东中西区域间的福利供给导向,融福利于增长,以福利促增长,实现福利导向下的新增长主义。 [ 关键词 ] 社会福利;增长主义;经济增长;城镇化;中西方对比 [ 文章编号 ]1006-0022(2020)11-0073-08 [ 中图分类号 ]TU984 [ 文献标识码 ]A [ 引文格式 ] 李沁原,于涛方.福利导向的新增长主义:中西比较与中国城镇化展望 [J].规划师,2020(11):73-80.
城市是现代社会福利①政策的起点。19 世纪产业革命中的城市工人阶级对于生存权益的追求推动了现代福利体系的产生,随后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与地区历经流变,形成了丰富的福利政策谱系。在这一过程中,居民福利与城市发展间的关系始终是城市规划理论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从历史维度看,城市发展能带来居民福利水平的提升 [1],而对居民福利的关切也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城市的发展 [2]。
就我国而言,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百废待兴下的社会救济到计划经济时期的城乡二元福利,再到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我国的社会福利体系历经变革,但始终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十九大提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势必推动我国的社会福利供给进行一轮新的转变。从现实需求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领域始终坚持的增长主义意识形态 [3-4] 尽管为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但其背后也蕴含着一系列潜在的经济与社会风险。在此背景下,人本主义成为学界的普遍呼吁:吴志强等人 [5]指出了过去的发展理念中整体性的不足,认为统筹协调人与自然、社会与时间之间的关系的“和谐城市”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石楠 [6]、唐子来 [7] 等学者也指出规划应当更多地着眼于人的诉求,使个体拥有均等的发展机会,共享发展成果,以提升未来城市发展的包容性。毫无疑问,福利政策将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城镇化是我国的最大内需”[8]。城镇也将是我国未来福利供给的主要平台。2018 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 59.58%②,预计至 2035 年,总体城镇化率将达到 70%,未来还将达到 75% 乃至更高 [9]。正确引导未来城镇福利供给发展的方向,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与城镇化进一步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城乡规划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与政策实施工具,在这一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据此,本文试图从中西方对比的角度出发,梳理城市福利政策的演变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总结规律,进而从社会福利的角度对我国未来的城镇发展提出建议。
本文首先简要综述了相关领域的研究;其次分别探讨了中西方经济增长下的城市福利制度变革历程,通过对比中西方的经验,指出经济增长下福利政策演进的普遍性与我国福利政策的特殊性;最后对我国未来福利政策的时空演进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
|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
|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0] |
[返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