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1第21期 > 规划广角 > 大城市空间交互网络的多中心结构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基于流动空间与空间效应的成都实证 |
规划广角 |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
 |
大城市空间交互网络的多中心结构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基于流动空间与空间效应的成都实证 |
规划师杂志社 2022-02-24 16:55:42 |
|
[摘 要]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与大数据技术变革的背景下,进一步准确掌握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态势对于规划编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文章以成都为研究案例,从流动空间与空间效应视角,使用手机信令数据构建出行网络矩阵,揭示空间交互网络多中心结构的动态特征、社群结构组织模式及节点等级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成都空间交互网络密度具有时变性与圈层性,网络层级呈“星”状圈层布局模式特征,建成区范围与轨道服务半径对出行极限圈有决定性作用;空间交互网络的节点等级形成了不均衡的“一超多强”的多中心结构,兼具“南核心极化、中圈层崛起、内核心均质”的新态势,多中心网络社群结构主要有溢出型、点轴型、独立型和飞地型4种组织模式;公交可达性、住宅密度、土地混合度等城市特征要素对城市空间交互网络节点的中心性影响显著。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多中心结构;空间交互网络;手机信令数据;形成机制 [文章编号]1006-0022(2021)21-0066-09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喻冰洁,崔叙,张秋仪,等.大城市空间交互网络的多中心结构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基于流动空间与空间效应的成都实证[J].规划师,2021(21):66-74. |
|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
|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0] |
[返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