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1第11期 > 系列专版 > 人感知视角下的丘陵地形识别与建设指引
系列专版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人感知视角下的丘陵地形识别与建设指引

规划师杂志社   2021-11-23 16:51:57
 

[ 摘 要] 在国家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自然要素与人工环境的和谐共生受到了广泛关注,相关的保护研究在地形特征更为明显的山体、水体方面较成熟,但对于“可留可建”的丘陵保护与利用研究较少。文章在细化丘陵标准的基础上,以成都天府新区为例,通过注重丘陵底纹肌理的塑造来突出公园城市的大美形态,并以人的感知为切入点,重点探索不同感知视角下具有保留价值的丘陵识别和保护利用的技术标准,在此基础上分类制定管控方式和建设指引,以期为丘陵地形保护与利用研究提供借鉴。

[ 关键词] 丘陵地形;人的感知;公园城市;保护利用

[ 文章编号]1006-0022(2021)11-0089-06 

[ 中图分类号]TU985.1 [ 文献标识码]B

[ 引文格式] 高菲,谢超,程之浩.人感知视角下的丘陵地形识别与建设指引[J].规划师,2021(11):89-94.


新时期,国家以生态文明思想和国家总体安全观为总遵循,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持续深化高效能治理。国土空间规划也更加注重“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空间要素与城、镇、村等人工环境之间的和谐统筹。2018 年2 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成都考察,首次提出“公园城市”理念。公园城市是以生态文明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使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最终实现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公园城市作为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表达,体现了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是新时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和世界城市文明发展的时代探索。因此,在城市建设发展中注重对自然地理要素的保护与协调,既是空间规划的核心要求,也是塑造公园城市底纹肌理、使公园城市散发别样魅力的内核基因。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0]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