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1第1期 > 规划设计 > 从保护利用到机制管理的杭州郊野公园规划体系研究 |
规划设计 |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
 |
从保护利用到机制管理的杭州郊野公园规划体系研究 |
规划师杂志社 2021-05-25 17:17:20 |
|
[ 摘 要]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城镇建成区外出现了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空间受蚕食、乡村地区发展缺乏动力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不足等问题,郊野公园的建设有助于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文章以杭州郊野公园规划为例,针对“定位、空间、实施”三大难题,从定位研究、空间划定和实施导控三方面进行探讨,力求构建理论扎实、逻辑严谨、管控周全的杭州郊野公园规划体系。 [ 关键词] 郊野公园;生态资源;规划体系 [ 文章编号]1006-0022(2021)01-0058-06 [ 中图分类号]TU984 [ 文献标识码]B [ 引文格式] 孙凯旋,侯焱,华芳.从保护利用到机制管理的杭州郊野公园规划体系研究[J].规划师,2021(1):58-63.
郊野公园是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概念最早于1929年在英国被提出,但直到1968年首个郊野公园才正式建成。经历了从1970年到1991年的建设管理探索与功能重新定位阶段,以及从1992 年至今的大发展阶段,截至2017 年,英国的郊野公园已达267个,总面积超过31980km²。英国的郊野公园被定义为“为人们提供参观和游憩的郊外区域”,包含保护自然和供人游憩两大功能,同时其作为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限制城镇无序蔓延的作用。
香港是国内郊野公园建设最早、最完善的地区。从20世纪70年代起,香港政府先后颁发了郊野公园五年发展计划和《郊野公园条例》,并成立了法定咨询组织—郊野公园委员会。目前,全香港已划定了24个郊野公园,面积达到435km²,各郊野公园围绕着“保育、康体、教育”三大主题进行分区,其中生态保育是最重要的功能。 |
|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
|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0] |
[返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