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0第24期 > 规划广角 > 乡村生活圈范围测度方法与优化策略探索——以雅安市汉源县为例
规划广角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乡村生活圈范围测度方法与优化策略探索——以雅安市汉源县为例

规划师杂志社   2021-04-27 16:50:41
 

[ 摘 要] 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已进入后半程阶段,城乡空间建设向优化调整转变。以设施供给视角出发的传统乡村规划模式忽视了人口的空间分布及需求特征,未能从区域的角度对乡村进行统筹规划,无法满足村民的生产、生活需求。文章基于乡村生活空间重构的现实背景和规划需求,从村民的时空行为视角出发,对乡村生活圈进行时间、空间和行为3 个维度的划定,从时间、空间和功能的角度对乡村生活圈进行划分,并以雅安市汉源县为例,探讨乡村生活圈空间范围的测度方法,将乡村生活圈作为规划管理的基本单元,对乡村用地布局、道路交通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等内容进行优化调整。

[ 关键词] 乡村生活圈;划定方法;范围测度;优化策略

[ 文章编号]1006-0022(2020)24-0021-07 

[ 中图分类号]TU984.12 

[ 文献标识码]B

[ 引文格式] 官钰,李泽新,杨琬铮.乡村生活圈范围测度方法与优化策略探索_以雅安市汉源县为例[J].规划师,2020(24):21-27.


当前,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已进入后半程,农村人口释放速度趋缓,城乡空间建设模式逐渐由减量收缩向优化调整转变,城市部分功能开始向乡村转移。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意味着乡村规划的价值取向由原来自上而下的“重物质、重空间”的规划模式向上下结合的全面发展模式转变。传统乡村规划是以行政划分作为规划管理单元,以空间为导向,采用以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为核心机制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模式,这种模式忽视了人口的空间分布及需求特征,未能从区域的角度对乡村进行统筹规划,“住—业”和“住—学”分离的现象较为普遍,村民因此需要付出过高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以维持正常的生活,从而加速了乡村人口的流失。作为实现资源均衡分配、维护空间正义和落实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工具,以乡村居民日常活动空间为研究对象的乡村生活圈规划避免了农村地区的发展受限于行政边界的问题,从广域空间视角思考规划内容,使规划更具操作性和统筹性。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0]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