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0第23期 > 系列专版 > 界壳理论视角下的历史城厢边缘地区城市设计方法探讨 |
系列专版 |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
 |
界壳理论视角下的历史城厢边缘地区城市设计方法探讨 |
规划师杂志社 2021-04-19 16:44:33 |
|
[ 摘 要] 历史城厢因其丰富的历史资源和文化脉络成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首选标的和空间范式。历史城厢边缘地区作为历史城厢的外围腹地,却长期成为老城区和新城区之间的“界壳”,区域定位不明、水绿特色不显、设施活力不足、空间形态失序,阻滞了新老城区的联动发展。文章从界壳理论视角切入,以无锡龟背古城边缘的运河湾地区为例,综合运用数字技术和城市设计手法,从功能界壳、景观界壳、活力界壳与空间界壳的维度探索历史城厢边缘地区的发展模式和城市设计方法。 [ 关键词] 界壳理论;历史城厢;边缘地区;城市设计;无锡 [ 文章编号]1006-0022(2020)23-0075-07 [ 中图分类号]TU984.18 [ 文献标识码]B [ 引文格式] 陈超,刘鹏程.界壳理论视角下的历史城厢边缘地区城市设计方法探讨[J].规划师,2020(23):75-81.
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我国独有的灿烂文化,见证了城乡空间的兴衰演替,历史城厢作为一种文化空间要素,成为城市史地研究和城市形态研究的重要对象。《明史·食货志》曾给城厢做这样的解释:“在城曰坊,近城曰厢。”《浙江省垣城厢图》以城厢为空间界线,描摹城乡地物与环境。从形态学视角来看,历史城厢是由城墙和护城河环绕,具有完整的街巷、街坊和职能建筑体系的历史城区。历史城厢一般位于历史城市的中心地区,是历史文物、传统建筑、传统业态的高密度集聚区,原真性地保存着传统技艺、传统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存,同时也是承载居民传统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场所。从城市空间体系来说,历史城厢作为城市历史文化遗存的物质空间基础,是串联整个城市历史文化体系的关键环节。 |
|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
|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0] |
[返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