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0第22期 > 规划广角 > 基于运动轨迹大数据的泸沽湖风景名胜区慢行系统优化研究 |

规划广角 |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
 |
基于运动轨迹大数据的泸沽湖风景名胜区慢行系统优化研究 |
规划师杂志社 2021-03-29 17:02:25 |
|
[ 摘 要] 慢行系统建设对风景名胜区自然、文化资源保护,以及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运动轨迹大数据和GIS 的传统选线分析出发,对泸沽湖风景名胜区慢行系统优化进行研究。采取以下途径:通过轨迹大数据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得到空间热度分布图,基于原有的规划和空间热度分布状况选取节点,用GIS 分析水文、地形与人的慢行半径得出适宜性建设缓冲区,最终在三者的基础上进行慢行系统选线方案的优化。该方法弥补了传统数据的时空缺失,直观反应人群需求,切合游览舒适度,适配当地的生态自然环境,并最终得到兼具人性化、实用性和生态性的规划优化方案。 [ 关键词] 大数据;运动轨迹;风景名胜区;慢行系统;泸沽湖 [ 文章编号]1006-0022(2020)22-0019-06 [ 中图分类号]TU984.181 [ 文献标识码]B [ 引文格式] 黄红元,干晓宇,陈一.基于运动轨迹大数据的泸沽湖风景名胜区慢行系统优化研究[J].规划师,2020(22):19-24.
慢行系统,也称“非机动化交通系统”,是指以步行或自行车方式出行的一种交通系统,具有集通勤、体验、娱乐、休闲、健康于一体的复合型功能。关于慢行系统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的波士顿公园系统规划。其发展经历了3 个时期:萌芽时期——美国建立“国家远足系统”;发展时期——国家级风景慢行道(NST)、国家级休闲慢行道(NRT) 及连接与辅助慢行道的出现;成熟与完善时期——建立国家级风景慢行道、历史慢行道、国家级休闲慢行道及连接道。当前, 欧美国家的慢行系统研究体系已相对完善。我国对慢行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山地城市和平原城市慢行系统的构建、城市自行车系统、城市行人步行空间与立体交通,以及慢行系统与存量更新、人群需求、景观营造等方面的结合型研究。然而,国内外的研究均偏向于城市方向,缺少对风景区慢行系统的复合多元性设计。针对风景名胜区,游览者及原住民选择步行与自行车的出行方式,不仅能更好地保护景观核心区,降低人类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干扰,增强生态廊道的连接度,也能减轻游客高峰时段对风景区内部造成的交通压力,提高景区的环境容量。因此,风景区慢行系统的完善在生态、交通、水文和经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
|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
|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0] |
[返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