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老年人日常活动多样性对其健康水平具有积极影响;街道作为老年人触手可及的公共空间,是促进其活动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选取街道生活性和美学两个维度反映街道空间的吸引力,前者涵盖街道设施密度和丰富度,后者包括街道绿化和界面连续性;结合老年人日常活动( 身体锻炼、休闲社交和日常家务3类) 可行能力调查数据,探究街道吸引力对老年人活动能力水平的统计关联性。研究发现,在街道生活性方面,街道设施密度对休闲社交活动出行具有促进作用;在街道美学方面,街道绿化可正向调节老年人日常家务活动能力,且界面连续性有助于提高休闲社交活动频率。为丰富街道生活化功能、提升空间美学体验,文章提出满足老年人活动需求的街道环境优化建议。 [ 关键词] 老年人;日常活动;服务设施;归一化植被指数;界面连续性;活动可行能力 [ 文章编号]1006-0022(2020)19-0064-08 [ 中图分类号]TU984 [ 文献标识码]A [ 引文格式] 韩瑞娜,杨东峰,魏越.街道吸引力对老年人活动可行能力的影响研究[J].规划师,2020(19):64-71.
老年人日常活动丰富性与其晚年生活质量密切相关,而街道为老年人日常活动提供必要的环境支持,是老年人日常活动多样性的关键因素。通过对街道空间的主动式健康干预,充分发挥街道网络对老年人日常活动的促发效应[1-2],鼓励周边居民日常活动行为的发生,是推进积极老龄化的关键环节。目前,在建成环境层面街道活力与吸引力主要取决于可步行性和生活性两个方面,可步行性为活动发生提供基础保障,生活性为活动发生提供物质动力。然而随着城市急剧扩张,街道网络空间面临步行性下降、生活化降低和吸引力低下等诸多困境,这恰恰成为身体灵敏和健康程度都相对弱势的城市老龄人口使用街道空间效率频频降低的直接诱因。
近年来,国内对于街道吸引力和活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街道可步行性与生活性空间特征两方面,大多缺乏数据和实证支持,既有定量研究较少且多以少量代表性街道研究为主,对美学特征的影响研究较为薄弱,聚焦老年群体参与活动机会 探讨尚且不足。大量研究表明,在可步行性方面,街道与设施可达性是导致老年人步行活动差异的关键指标,街道绿化、连续店面与路网密度等是老年人步行行为选择的主要参考因素,街道连接性对老年人体力活动水平有显著影响;在生活性影响因素方面,街道活力水平与设施网点数量及多样性密切相关,而设施密度与丰富度对老年人活动水平有重要影响。此外,街道界面与尺度、人行空间也是生活性街道适老化设计的主要因素。然而,从美学维度对街道进行研究少之又少,值得提及的是,徐磊青等学者将街道描述为“迷人”(身体参与街道活动的可能,而不仅仅是视觉探索的趣味),具体研究建筑界面与绿视率对街道迷人体验的影响,并探讨以疗愈为导向的街道设计,是国内探究街道美学特征对日常活动影响的重要进展。因此,对街道网络基本特征与活动能力关系的探讨,尚需更全面的实证探索与更深入的定量研究,来明确街道生活性与美学特征是如何影响老年人活动能力的。
鉴于此,本研究从活动可行能力视角出发,试图构建涵盖街道生活性和街道美学双重视角的系统性分析框架,并结合老年人日常活动( 身体锻炼、休闲社交和日常家务3 类) 可行能力调查数据,通过统计学分析方法,明晰对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具有显著促进和制约作用的街道环境因素,提出从老年人活动能力视角出发的街道空间优化策略,推进我国积极老龄化社会的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