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0第19期 > 系列专版 > 成都都市圈空间协同策略探讨
系列专版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成都都市圈空间协同策略探讨

规划师杂志社   2021-01-08 16:47:59
 

[ 摘 要] 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背景下,成都都市圈作为四川一侧的极核,其自身的空间协同发展具有新的时代要求和特殊问题。文章从“境”“人”“城”“业”4个维度系统地阐述了成都都市圈空间协同的规划举措,即共同保护自然优美的生态环境、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划定与自然资源禀赋高度匹配的功能分区及建设开放型现代化产业生态圈,以期为国家其他都市圈空间协同发展提供借鉴。

[ 关键词] 空间协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成都都市圈

[ 文章编号]1006-0022(2020)19-0079-05 

[ 中图分类号]TU984 

[ 文献标识码]B

[ 引文格式] 朱直君,彭耕,熊琳,等.成都都市圈空间协同策略探讨J].规划师,2020(19):79-83.


改革开放以来,特大中心城市的发展导向始终是我国城市规划建设领域的重要课题。自身成为中心却有着发展相对滞后的广袤腹地的成都和重庆,也一直在国家大政方针之下谋求各自快速发展且带动腹地发展的有效路径。最近的两次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为新时代成渝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提出“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为成渝地区的发展壮大奠定了政策基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进一步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为成渝地区做优做强制定了战略目标。


成都都市圈以成都为核心,覆盖成都、德阳、眉山和资阳4座城市,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西部极核,不仅践行了城市群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响应了4座城市的人民对成都都市圈协同共进、共创高品质生活的殷切期盼。因此,在四川省及各市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中,有必要将成都都市圈的空间协同作为当下的工作重点。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0]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