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0第19期 > 系列专版 > 成都环城生态区生态价值转化路径研究 |
系列专版 |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
 |
成都环城生态区生态价值转化路径研究 |
规划师杂志社 2021-01-08 16:44:13 |
|
[ 摘 要]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生态空间的价值得到重新审视。成都环城生态区是位于城市中央的绿隔区域,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规模较大、品质较高的大尺度生态空间。传统生态绿地建设往往忽视社会经济问题和人的发展诉求,文章从生态价值转换角度,根据环城生态区的发展阶段和使命重新诠释其价值内涵与发展目标,并以生态系统价值为基础,从保量提质、空间赋能及制度保障3 个方面着手构建生态价值转换路径,为类似地区的生态价值转化提供思路。 [ 关键词] 环城生态区;生态价值转化;城绿融合共生;成都 [ 文章编号]1006-0022(2020)19-0084-07 [ 中图分类号]TU984 [ 文献标识码]B [ 引文格式] 钟婷,张垒,阮晨.成都环城生态区生态价值转化路径研究[J].规划师,2020(19):84-90.
现代城市规划主要服务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要求,研究的重心在于城市开发建设空间,体现了工业文明时代的价值取向[1];随着步入生态文明阶段,人类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关系演进中的生态价值观也在转变,开始逐渐认识到生态系统的多样价值,尝试打破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对立局面,因此需要探索新的理念与路径,适应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要求,实现生态价值的在地转化,引导城市健康高效发展。
现有部分学者对于生态空间与周边城市协同发展进行了探讨。例如,叶林等人对生态导向下城市边缘区规划展开研究,并提出生态导向下建设与非建设用地多目标整合策略;邢忠等人以眉山市岷东新区非集中建设区为例,探讨了融合生态服务与休闲游憩功能的绿色空间规划理念及技术方法;江海燕等人以广州佛山市为例,从协同规划的角度探讨了融合生态—社会—景观等多样功能、覆盖城乡空间的开放空间系统规划模式和方法;吴敏等人通过空间手段建立关联,探讨了建构联系城市建成区与非建设区的新型城乡空间增长模式;田健等人以铜陵东湖区为例,从功能化发展角度提出了城市边缘区生态空间格局重构的方法。整体来看,学者们在将生态空间资源与城市持续发展有机融合上已逐渐形成共识,但聚焦于生态价值转换路径的研究较少。
|
|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
|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0] |
[返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