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慢行是人的重要活动需要,以人为本的高品质慢行系统是提升城市宜居环境质量与彰显城市形象魅力的重要支撑,在成都市将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背景要求下,文章以公园城市倡导的以人为本和空间统筹理念为方向指引,回归人的活动需求本源,通过深入挖掘慢行所承载的活动需求,提出慢行系统是承载居家和室内办公两类室内活动之外所有室外活动需求的“第三空间”,以此为引导研究提出慢行系统承担的3类功能与慢行空间体系,并围绕慢行活动对空间需求提出各类慢行空间载体的规划建设与管控要求,旨在探索充分落实人本理念和彰显公园城市特色的大城市慢行系统规划的方法路径。 [ 关键词] 以人为本;慢行系统规划;公园城市;活动场景营造;空间精细化设计 [ 文章编号]1006-0022(2020)19-0091-08 [ 中图分类号]TU984 [ 文献标识码]B [ 引文格式] 汪小琦,李星,乔俊杰,等.公园城市理念下的成都特色慢行系统构建研究[J].规划师,2020(19):91-98.
随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规划建设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与推广落实,承载丰富活动需求、涉及多种活动空间的慢行系统正在成为城市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关注对象。居民通过慢行方式进行着包括通勤通学、购物休闲与游憩健身等活动,如何在慢行系统规划和慢行空间设计管控中全面精准地满足人的活动需要已成为国内外大城市研究慢行系统的共识。通过查阅研究国内外学术文献与规划案例,针对大城市慢行系统的研究与实践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已树立共识,原先“车本位”的思维禁锢已逐步被“人本位”的理念所取代,既有研究基本围绕以挖掘人的慢行活动需求为方向引领,以定量化活动特征挖掘分析为依据,指引慢行体系构建与空间布局;二是差异化空间布局已成为慢行系统规划的主流方法,深圳、杭州、厦门等城市按照不同空间区域的慢行需求差异,构建不同功能的慢行分区或不同层级的慢行通道,并针对各类分区或各级通道提出慢行空间建设管控的标准要求。
同时,随着城市规划建设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已经成为发展的第一驱动力,更健康的产城融合格局与更高品质的创新空间营造是决定城市发展质量的重要基础。因此,如何通过慢行体系的优化构建和慢行空间的打造提升,进而实现创新活力的激发与生产动能的促进,也成为城市慢行系统规划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成都市提出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本文回归人的活动需求本源,分析人的所有活动中可以通过慢行承载的活动类型,挖掘在交通需求之外更多元的活动需要,并研究对应的活动空间载体,进而重构形成彰显公园城市以人为本理念特色的慢行功能体系,明确各类慢行空间载体,并围绕人的多样化活动需求提出场景化空间设计指引,更加精准、精细地满足不同活动对慢行空间的需求,以将人本理念落至实处,也为更好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品质奠定基础,为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和提升创新活力提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