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落实重大战略、强化资源管控和实现规划传导是此轮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重点,为实现这一目标,科学合理、层级清晰的国土空间功能分区体系是关键。研究基于地域功能理论,通过解析地域功能识别与地域功能空间组织的基本原理,结合提升国土空间综合治理能力的各项需求,以生态保护、农业农村发展和城镇建设为基本导向,通过空间综合评价方法, 建立市县国土空间功能分区的研判框架与技术路线;基于市域国土空间基本功能分区评价,融合多元化农业发展、景观风貌 特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矿产和能源发展等多样化、复合性影响要素,深化县级地域单元功能分区,形成垂直贯通、边界 清晰的市县国土空间功能分区管理框架,为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与研究提供经验借鉴。 [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分区;地域功能;规划传导;空间综合评价 [ 文章编号]1006-0022(2020)18-0057-08 [ 中图分类号]TU984 [ 文献标识码]B [ 引文格式] 马毅,谢嘉宬,施斯,等.基于地域功能理论的市县国土空间功能分区研究[J].规划师,2020(18):57-64.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指南与“一张蓝图”,当下以资源保护为出发点的国家一级土地发展权管理,对属于地方事权的二级土地发展权管理将产生更强的约束与引导作用。在此背景下,科学的国土空间功能分区无疑是全域各项社会经济发展计划有效实施的重要基础,对市、县高质量发展,空间资源发挥其应有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地域功能理论与关键技术方法的研究,建立基于地域功能识别的空间综合评价体系,弥补以往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层面的不足,形成市县国土空间功能分区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径。 现代地域功能理论产生于近些年来中国国土空间开发实践。首先,在以往空间增量为主的规划背景下,由于快速城镇化,空间增长需求巨大,国民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城乡规划空间布局规划往往难以匹配,由此造成的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利用矛盾突出,因此建立基于空间可持续发展“一张蓝图”的战略性、必要性成为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其次,解释国土空间格局演化趋势与动力因素,并基于此构建国土空间规划的“一张蓝图”,科学设计调控国土空间保护与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支撑措施,是完善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建立科 学空间规划格局的重要基础。 从地域功能的理论基础看,地域功能是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自然本底功能与人类因生活生产活动需要而赋予的开发利用功能的复合体。作为地域功能载体的国土空间地域系统涵盖社会、环境等多个层面的内容,具体提供的功能又可分为生态系统服务、景观系统及土地利用等功能,各项系统功能存在一定联系而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在地域功能理论的实践应用方面,地域功能识别是当前地域功能研究的重点之一,基于空间适宜性研判,借助矩阵分析、综合评价等手段,形成一定范围地域空间功能的基本结论,明晰不同地域空间所能够承载的各项系统功能,从而为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实施提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