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公园绿地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公众健康及人类福祉密切关联的建成环境和公共空间。文章以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为例,对其城市公园绿地发展和规划经验进行了研究。通过湖泊、水系、绿地和绿道等的连接,明尼阿波利斯市形成边界开放、相互连通和有机融合的全域多尺度公园绿地系统,包括区域尺度的“中心—外围”格局公园绿地系统、市域尺度的“大循环”公园绿地系统和社区尺度的“星座状”邻里公园绿地系统。基于此,明尼阿波利斯市实现了公园“10分钟步行”可达全覆盖目标,并建立起多样化和包容性的公园游憩服务体系,建立公平的公园规划和资金分配机制,为中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了启示。 [ 关键词] 公园;绿地;大循环;可达性;明尼阿波利斯市 [ 文章编号]1006-0022(2020)17-0083-07 [ 中图分类号]TU985.12 [ 文献标识码]B [ 引文格式] 杨文越,杨如玉,范颖玲.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城市公园绿地规划经验及其借鉴[J].规划师,2020(17):83-89.
公园绿地是城市与区域健康、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建成环境。已有研究表明,绿地不仅具有固碳释氧、涵养水源、净化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与缓解热岛效应等生态功能,还为居民提供休憩活动空间、提升公众身心健康水平。此外,公园绿地还有利于促进邻里互动和社会交流,是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与公平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世界各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社区绿地可达性差异,以及由种族、社会经济差异导致的绿地不公平。在倡导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健康城市背景下,构建多尺度融合、开放可达、公平包容的城市公园绿地系统是应对城市生态问题、居民健康和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美国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的建设一直走在世界前列。19世纪下半叶,纽约中央公园的规划建设掀起了美国现代城市公园运动浪潮。1880年,波士顿以自然河流为依托,通过设置林阴道、开拓滨河绿地等方式建立了名为“翡翠项链”的16km链状城市公园绿地系统。1883年明尼阿波利斯市(Minneapolis) 借鉴波士顿的做法,因地制宜地规划了全长50英里( 约80.5km) 的环城公园绿地系统。20世纪初,明尼阿波利斯市进一步在社区中开发建设公园,逐渐构建形成多尺度的城市公园绿地系统。自2012 年美国公共土地信托基金(Trust for Public Land,简称“TPL”) 开发全美城市公园评价体系ParkScore 指数以来,明尼阿波利斯市已连续7 年获评分榜首,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以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为例,对其城市公园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历程、多尺度公园绿地系统构建,以及为应对近年来城市问题变化而出现的新规划方法和策略进行梳理与总结,旨在为中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建设提供借鉴与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