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0第15期 > 规划师论坛 > 存量背景下公园城市实践路径探索—公园化转型与网络化建构
规划师论坛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存量背景下公园城市实践路径探索—公园化转型与网络化建构

规划师杂志社   2020-11-17 10:15:59
 
[ 摘 要] 针对存量背景下城市难以在现有格局中直接实施公园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问题,文章从存量空间的生态化、公园化转型入手,通过带动线性空间资源的更新与转型,进而撬动整个区域的公园城市建设。在此基础上,从空间利用形式、动力机制和精神内涵方面提出存量空间公园化转型优化的策略,并利用网络构建方法将转型的存量空间进行联系与组织,整合与构建公园城市空间结构,探索存量背景下公园城市的规划设计方法。

[ 关键词] 公园城市;存量空间;优化转型;网络化构建
[ 文章编号]1006-0022(2020)15-0025-07 [ 中图分类号]TU981 [ 文献标识码]A
[ 引文格式] 邹锦, 颜文涛.存量背景下公园城市实践路径探索—公园化转型与网络化建构[J].规划师,2020(15):25-31.

公园城市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 年2 月视察四川天府新区时提出的,他强调公园城市要考虑生态价值,努力打造城市新的增长极。这一理念是在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发展转变的背景下提出的,体现了中央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对美好生活和幸福家园建设的高度重视。

城市绿地系统和公园体系是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人居环境中“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而以人为本就是形成以人的体验为核心的绿色公共空间资源体系,通过整合绿地等公共空间布局,创造多样性的公共空间。公园城市理念就是将“市民—公园—城市”三者关系的优化和谐作为目标,实现多层次、多维度的融合与发展。因此,公园城市是“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的复合系统,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形态,是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新模式”。

但是,针对我国人口多、密度大、规模大的城市化特征,以及前期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尤其是在空间资源硬约束下我国城市已由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转型的背景下,按照“理想”的形式建设公园城市无异于缘木求鱼。目前,我国许多城市的存量地区普遍存在功能结构失衡、生活配套设施不足及交通出行不便的问题,公共空间不仅匮乏且品质不高,城市风貌特色也因缺乏科学布局的城市更新改造而逐渐丧失。同时,这些存量地区往往还面临着改造用地潜力小、建设用地使用权分散、牵涉利益主体复杂及经济效益低导致实施阻力大等挑战[3]。可见,在存量背景下的公园城市实践需要创新的策略与思路。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0]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