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0第15期 > 系列专版 > 城市历史景观(HUL)视角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方法研究—以广州逢源大街—荔湾湖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

系列专版 |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
 |
城市历史景观(HUL)视角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方法研究—以广州逢源大街—荔湾湖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
规划师杂志社 2020-11-04 15:34:10 |
|
[ 摘 要] 逢源大街—荔湾湖历史文化街区是广州历史城区内唯一同时具有岭南历史城市、乡村价值与特色的街区,现存遗产内容多样、特征多元,当前面临以保护为出发点的新一轮城市发展压力,需要建构街区保护的多元共识。文章采用城市历史景观(HUL) 视角,以逢源大街—荔湾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为例,探讨新时期基于“动态层积”“整体关联”“真实性传达”“能力建设”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方法创新。 [ 关键词] 城市历史景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方法;动态层积;整体关联;真实性传达;能力建设 [ 文章编号]1006-0022(2020)15-0066-07 [ 中图分类号]TU984 [ 文献标识码]B [ 引文格式] 李睿,李楚欣,芮光晔.城市历史景观(HUL) 视角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方法研究—以广州逢源大街— 荔湾湖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规划师,2020(15):66-72,85.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三级保护层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容纳人们日常生活、形成城市多元社会文化结构的基本单元,是城市集体记忆的基础载体,也是历史城市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上突出普遍价值的重要体现。自1982年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建立以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从最初保护“古建筑或建筑连片地段和街区”扩展到保护“本体及其整体风貌、特色”,进一步发展为按照详细规划的编制思路纳入城市规划体系,再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条例》(2008年)、《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试行)》(2012年)、《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14 年) 的颁布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2018年) 的修订,最终确立历史文化街区的对象认识及其保护规划的体系。然而,“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起源于对“纪念物”的保护,其保护规划编制方法与以指标为导向的详细规划( 法定规划) 相适应;面对变化的社会环境,街区保护的外延及保护实践的手段仍需要不断探讨和扩展。
2011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颁布了《关于城市历史景观(HUL) 的建议书》,提供了一种平衡当代城市遗产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方法。HUL 全称为The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目前我国关于其的研究多集中于中国语境下保护理念和方法的探索上,包括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遗产路线保护方法、城市风貌的高度控制及城市设计方法探索,城市管理方面的经验研究,以及关于遗产价值判读和历史地景复原等。本研究是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城市历史景观的视角,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方法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动态层积”“整体关联”“真实性传达”“能力建设”的规划编制创新方向,从而有效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
|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
|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0] |
[返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