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0第13期 > 规划广角 > 步行商业街界面形态类型与感知量化研究
规划广角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步行商业街界面形态类型与感知量化研究

孙良,宋静文,滕思静,郭兴琦   2020-10-09 14:58:05
 
[摘要]为探究步行商业街界面形态对步行者感知的影响,文章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借鉴类型学的相关理论,对北京、上海、徐州的步行商业街界面形态进行梳理,运用SD 法与眼动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不同界面形态的感知数据。结果表明,步行商业街界面在平面形态上的变化更能引起被试者感知上的波动;步行商业街界面形态所营造的空间氛围的优劣对整体评价的影响最大。据此,针对不同的界面类型提出了设计策略。

[关键词] 感知量化研究;界面形态类型;步行商业街;SD 法;眼动实验
[文章编号]1006-0022(2020)13-0087-06 [中图分类号]TU984.13 [文献标识码]A
[引文格式] 孙良,宋静文,滕思静,等.步行商业街界面形态类型与感知量化研究[J].规划师,2020(13):87-92.


1 研究背景

步行商业街是一个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公共活动场所,对一个城市的娱乐、购物和交往等多种功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某些著名的步行商业街甚至可以成为城市名片吸引外地游客。由于城市快速建设的需要,统一规划的步行街界面往往过于拘谨,“千街一面”的现象也越来越多,设计过程中易忽视步行者的感知,步行者
在其中容易感到枯燥且乏味。因此,从步行者感知的角度出发合理地设计步行商业街界面,尤其是步行者主要视野范围中的侧界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街道界面形态进行过研究。芦原义信提出,街道的高宽比不同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并且构成街道“第一次轮廓线”的建筑外观与构成街道“第二次轮廓线”的临时附加物共同影响人的感受;王德等人运用语义差别法探究街道空间的街道客体指标对使用者感知的影响;周钰等人将街道界面的空间特征参数化,反映街道界面与人的感知之间的关系;周韬等人对商业街店铺立面要素和立面类型进行调研统计,得出两者的相关性;叶茂盛通过对步行者在文化商业街区的GPS 数据的分析,得出空间要素与行为特征的关系;徐磊青等人通过现场调查探究商业街空间和界面特征对步行停留活动的影响;唐莲等人用图示的方法探究了立面标识与街道使用性质、步行者活动的关系;徐磊青等人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探究建筑界面和绿视率对街道迷人性的影响;王宇洁等人运用SD 法对拍摄的商业街照片进行分析,得出学生商业街的设计策略;左红伟等人通过眼动实验对历史街区“第二次轮廓线”中的要素进行优化。

总的来说,已有研究大部分是从构成街道的要素或指标出发,对街道进行实地研究或图像采集后再进行实验室研究,通过主观或客观的评价方法对街道空间界面进行探究。为了综合主、客观的评价方法,更全面地探究步行商业街界面形态对步行者感知的影响,本研究在对北京、上海、徐州多地的14 条步行商业街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据类型学的相关理论对步行商业街界面形态进行分类,将眼动实验与SD 法问卷相结合,综合分析反映客观认知的眼动数据和反映主观感受的SD问卷数据。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0]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