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0第11期 > 规划设计 > 乡村密度与乡村居住质量的和谐设计之策—以上海松江区平移归并村庄设计方案征集活动为例 |

规划设计 |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
 |
乡村密度与乡村居住质量的和谐设计之策—以上海松江区平移归并村庄设计方案征集活动为例 |
杜春宇 寿劲松 2020-08-25 09:41:27 |
|
[ 摘 要 ] 乡村是我国城乡统筹发展中的短板,村庄规划滞后、土地利用效率低下,村庄规划设计中安置房的密度问题及人居环境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上海松江区在一次乡村密度设计实践中,选取代表性的村庄,探寻“嵌入式组团”“坊”“河街场坊院”等平移归并村庄高密度设计方法,以提高节地率,创造舒适的乡村人居环境,承载乡村人文。 [ 关键词 ] 节地率;模糊边界;去中心化;肌理挤压;嵌入式组团 [ 文章编号 ]1006-0022(2020)11-0067-06 [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 文献标识码 ]B [引文格式]杜春宇,寿劲松.乡村密度与乡村居住质量的和谐设计之策—以上海松江区平移归并村庄设计方案征集活动为例 [J].规划师,2020(11):67-72.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城镇化比例由 1978 年的 17.92%提高到 2018 年的 59.58%,年均增长 1.0%左右,预计到 2030 年将超过 70%;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 1978 年底的 8.1 m2 提高到2018 年底的 47.3 m2,预计未来 5 ~ 10 年村镇住房建设数量和需求仍将不断增加。随着我国乡村振兴的全面展开,乡村同样出现了建设用地的规范性与建设的标准性要求,其中乡村安置房的密度问题是解决农村土地问题不可忽视的一道难题。曾执着于城市密度研究的荷兰建筑师库哈斯 (Rem Koolhaas) 开始着眼于非城市地区—农村、偏远地区与荒野地带的研究,他在“乡村是未来的世界”作品系列中提出:“过去的几十年,我们的能源和智慧一直集中在城市地区,我们关注它们如何被各种因素影响,例如全球变暖、市场经济、美国科技公司、非洲和欧洲的举措、中国的政治等。与此同时,‘乡村’已生剧变。这种转变在很大程度上被人们忽略,以至超出我们的认知。”在 2020 年纽约古根哈姆的展览中,有关中国的案例总结,他说道:“中国是少数对乡村有正式政策及深度研究并拓展新机会的国家。”现实状况是在中国,文化精英们也试图在乡村追寻乡土记忆、田园牧歌、诗情画意般的浪漫情怀,对其未来展开各种想象,并在乡村进行颇具实验性的建造,让很多村庄重新焕发生机。但对于乡村安置房,尤其是位于大城市周边的安置房,因受宅基地政策与建设用地的限制,房间普遍窄小,呈兵营式布局,居住空间拥挤,也缺乏乡村特色,由此乡村密度与乡村居住质量问题逐渐成为我国乡村规划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 2019 年 5 月上海松江区开展的平移归并村庄设计方案征集活动为例,试图通过解决乡村密度与乡村居住质量的问题,探讨人居环境的解决之道。 |
|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
|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2] |
[返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