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0第11期 > 规划广角 > 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演进趋势、动因 及协调机制
规划广角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演进趋势、动因 及协调机制

赵万民,王智,王华   2020-08-25 09:25:03
 
[摘 要] 新中国成立 70 年,我国城市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各类保障性住房始终在住房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缓解了城市人口集聚后的安居问题。文章通过分析不同时期城市发展背景及保障性住房的政策应对,从保障对象、保障方式、保障区位、建设标准等方面探究保障性住房的发展趋势及内在动因,提出“多层级梯度 + 弹性管控”的供应机制,从增量和存量角度缓解人地矛盾;建立“融合—共享—开放”的规划机制,从空间规划层面响应新需求结构;构建“智能互联 + 邻里互动 + 多元协同”的治理机制,以求推动保障性住房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演变趋势;住房政策;协调机制
[文章编号]1006-0022(2020)11-0086-09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 赵万民,王智,王华.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演进趋势、动因及协调机制 [J].规划师,2020(11):86-94.

  新中国成立 70 年以来,我国城市发展从“优先发展工业”到“优先发展开发区和房地产”,从“依托土地财政积累资本”到新型城镇化及产业转型 [1-3],不同发展阶段对城市住房保障的要求各异,但保障性住房( 以下简称“保障房”) 建设一直是我国关注的重点民生工程。经过单位制、分税制、土地制度和住房制度改革的漫长探索,到“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我国已基本确立了城市商品房与保障房的“二元结构”体系。近年来,“十三五”规划鼓励对保障形式和产权形式的创新;十九大提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多省市试点推进人才安居与共有产权;雄安新区明确以建设共有产权房为主①,深圳的“深化住房改革”明确以公共住房为主②,这都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优化了住房的“二元结构”,成为住房保障体系未来发展方向的新标杆,标志着我国保障房进入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针对我国保障房的演变历程研究,国内专家学者主要基于政策动力、居住隔离与社会分异 [4-9] 等视角分析保障房演变过程的阶段性影响。随着近年来各类住房保障政策的创新,专家学者开始关注人才住房、共有产权房、非正规空间改造及集体土地租赁住房 [10-13] 等保障房创新形式,同时也产生了保障房建设量将逐步缩减至“剩余模式”、新的住房结构是否重回福利时代、共有产权的可行性 [4,14-15]等争议。面对未来的诸多创新变革与不确定性,亟待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住房保障的演变进程及发展趋势,以期为未来的建设重点提供前瞻性观点,从城市居民住有所居的基本角度支撑起我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0]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