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0年第10期 > 规划广角 > 共生理论视角下资源枯竭型城市区域协调研究 ——以铜川市为例
规划广角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共生理论视角下资源枯竭型城市区域协调研究 ——以铜川市为例

施一峰,李娜,王兴平   2020-08-19 16:16:07
 
[ 摘 要 ] 在城市区域化、区域一体化背景下,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区域发展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协调困境及转型压力。本文立足共生理论和资源枯竭型城市区域协调的互适性分析,从共生联系度、单元同质度和功能外向度三个方面对铜川市及大西安都市圈构成的区域共生系统进行了实证。结果显示,铜川市在区域共生系统内的共生联系度与要素流动不断弱化、共生单元间同质化现象严重、功能外向度和辐射腹地不足。最后,从再构区域发展格局拓宽共生界面、整合区域特色资源优化共生模式、融入区域分工体系提升共生单元能级三方面提出了区域协调策略,以期为同类城市优化发展提供借鉴。
[ 关键词 ] 共生理论;资源枯竭型城市;区域协调;铜川市
[ 文章编号 ]1006-0022(2020)10-0026-06 [ 中图分类号 ]TU984 [ 文献标识码 ]B
[ 引文格式 ] 施一峰,李娜,王兴平.共生理论视角下资源枯竭型城市区域协调研究——以铜川市为例 [J].规划师,2020(10):26-31.

  在以不可再生资源为物质基础的工业化进程中,资源开发往往是落后地区经济起飞阶段的主要依托和参与区际分工的比较优势,推动了地区及周边城市工业化的稳步发展。但大规模开发形成的飞地经济、外部不经济、经济脆弱性和波动性等问题 [1],使该类城市最终因为资源型经济体系而束缚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逐步走向衰落并面临复杂的转型困境。当前随着城市区域化发展、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与格局愈加显著,部分资源枯竭型城市在区域化进程中依然承担着重要的区域节点和地方性中心城市作用,面临更为复杂的转型问题。一方面资源枯竭型城市因资源型经济体系的特殊性,导致自身要素不全、区级联系不紧密等问题,另一方面从辐射带动周边区域来看,也面临与区域内其他中心性城市同位竞争的挑战,这对其区域协调与转型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既有研究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探讨大多集中在社会学、经济学和地理学等学科,国外研究主要聚焦于资源型城镇的社会问题,并逐步转向对劳动力市场、城市转型政策等方面的研究 [2-3]。国内关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转型特征、机理和策略等方面,相关学者深入剖析了其市场制度、产业组合结构和企业激励机制等问题,从社会、生态、文化和产业等方面提出转型路径 [4-7]。然而,当前关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的研究较少,主要聚焦其经济困境的机理和测度方面[8-9],鲜有从区域功能、网络等整体视角剖析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问题的研究。因此,本文用共生理论框架来解释梳理这一问题,以期为该类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以及特定区域格局的优化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0]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