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9第21期 > 规划师论坛 > 大西安区域历史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设计与应用 |

规划师论坛 |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
 |
大西安区域历史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设计与应用 |
龙小凤,姜岩,杨斯亮 2019-12-05 17:08:02 |
|
[ 摘 要] 在当前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地理信息(GIS) 及互联网技术已经在城乡规划领域取得一定成果。面对大西安区域历史文化遗产数量多、分布广及保护利用难度大等现实困境,以往的研究理论及保护手段已经难以实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因此需要新的理念和技术来解决大西安区域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与利用问题。文章通过对大西安区域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梳理和特征研究,以计算机技术、GIS 技术为依托构建大西安区域历史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搭建历史地理信息平台(GIS)、保护规划及研究信息数据库、相关数据库和辅助功能四大功能模块,从保护与应用的视角满足不同人群需求和功能需求,完成数据分析、资源整合和共享服务等建设内容,实现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信息化,促进保护成果的社会化应用。 [ 关键词] 历史文化资源;地理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大西安区域 [ 文章编号]1006-0022(2019)21-0023-07 [ 中图分类号]TU981 [ 文献标识码]B [ 引文格式] 龙小凤,姜岩,杨斯亮.大西安区域历史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设计与应用[J].规划师,2019(21):23-29,37.
0 引言 追溯国内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程,越来越多的保护规划开始以“大区域”视角为导向,注重研究遗产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提出保护、展示和利用的方法。西安作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在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应站在更广泛、更前瞻的视野对其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大数据,建设智慧城市”的任务指示,2019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提出“做好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的战略部署,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提出建设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逐步形成全国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GIS) 技术及互联网技术使国内城乡 规划信息化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已成为当前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进行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的趋势。在基础资料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和分析方面,在规划研究过程中为保护方法构建和辅助规划决策方面,以及在促进动态实施管理、提高公共服务方面等,信息技术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能够实现从单个城市的规划信息平台向区域一体化、城乡统筹的规划信息化应用不断拓展,从单纯的辅助制图向规划信息管理、决策支持等方面不断深化,实现数据资源的公开和共享,成为提高城乡规划科学性和权威性的重要支撑手段。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城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当以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为基础。本文以大西安区域为研究范围,即北至关中北塬,南纳秦岭,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