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9第21期 > 规划设计 > 永久基本农田占补平衡方法探讨 |

规划设计 |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
 |
永久基本农田占补平衡方法探讨 |
魏伟,巢佳玲,谢波 2019-12-05 15:50:28 |
|
[ 摘 要]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土地利用强调各类空间的合理利用及空间效益的整体最优,但当前在农业空间的土地利用方面还存在缺乏整体利益视角、无序侵占农业空间、补划农业空间质量和数量不达标等问题,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产生了一定的威胁。文章基于“以人为本”的国土空间规划理论,运用自存—共存、优化—平衡两种矛盾协调模式,以整体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将占补平衡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利益主体和主要矛盾维度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一套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永久基本农田占补平衡方法,并结合我国东南沿海城市的国土空间规划展开实证分析,为空间规划改革背景下的基本农田占补平衡提供新的理论与方法支撑。 [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以人为本;永久基本农田;占补平衡 [ 文章编号]1006-0022(2019)21-0038-07 [ 中图分类号]TU984 [ 文献标识码]B [ 引文格式] 魏伟,巢佳玲,谢波.永久基本农田占补平衡方法探讨[J].规划师,2019(21):38-44.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要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随后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探索,逐步由“多规合一”走向“空间规划”,并逐渐明晰了以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的规划体系。2018 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指出,国土空间规划要聚焦空间开发强度管控和主要控制线落地,全面摸清并分析国土空间本底条件,划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并以此为载体统筹协调各类空间管控手段。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的划定及农业空间的用途管控均属于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工作内容。 尽管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一经划定便不可随意调整,但由于城镇化率的提高及各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在具体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基本农田占用、置换需求。因此,在符合基本农田占补平衡项目预审范围的条件下,需要实行基本农田占用的“占一补一”占补平衡政策。然而,通过分析近年来全国耕地及基本农田的质、量变化,发现我国的占补平衡政策在实施中依旧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耕地保护利益被孤立于土地开发利益、生态保护利益之外,同时传统耕地及基本农田占补平衡往往具有一定的利益维度倾向,导致现状占补平衡方式缺乏整体利益视角。其次,近15 年来,我国永久基本农田年均减少36.67 万公顷,基本农田占用需求巨大;集中连片的耕地后备资源仅剩下不到200万公顷,无限制的占补平衡无疑不可持续。2009 ~ 2016 年,我国耕地总面积在不断减少,每年的新增耕地面积大都低于占用耕地的面积,并且我国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下降了0.16 等,因此我国耕地的占补平衡并未达到 “耕地质、量占补平衡”的要求。 总体而言,在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背景下,永久基本农田的占补平衡仍然存在缺乏整体利益视角、基本农田划出量大及占补平衡达不到质、量平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