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9第20期 > 规划广角 > 农村小学教育服务协同网络结构特征及规划优化
规划广角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农村小学教育服务协同网络结构特征及规划优化

邓良凯,黄勇,万丹,石亚灵,李林   2019-11-14 17:15:59
 
[ 摘 要] 文章从农村小学生流动就学行为视角出发,构建汉源县农村小学教育服务协同网络模型,计算模块度、入度强度和网络腹地等指标所反映的网络组团结构、层级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农村小学教育服务协同网络可划分为6 个组团,且组团内部的农村小学服务范围呈现连续性特征;②依据网络腹地范围的不同,农村小学可划分为区域级中心小学、镇乡级中心小学和一般小学三个层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支持农村小学教育服务协同发展的农村小学服务范围划定和服务层级的优化策略以及教育服务制度建设的建议。
[ 关键词] 农村小学;教育服务协同;网络结构;规划优化
[ 文章编号]1006-0022(2019)20-0013-06 [ 中图分类号]TU984 [ 文献标识码]B
[ 引文格式] 邓良凯,黄勇,万丹,等.农村小学教育服务协同网络结构特征及规划优化[J].规划师,2019(20):13-18.

0 引言

    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40 年,以“打工经济”为基础的大规模人口异地流动导致了农村地区学生出现了大规模的流动情况[1]。据相关数据显示,2000 年我国农村有小学生8 503 万人、有小学44.02 万所,到2016 年,我国农村的小学生数量减少至2 891 万人,小学仅有10.83 万所。十几年间农村小学生减少了66.14%,小学减少了75.39% ①。在传统以“服务半径”定服务范围、“行政区划”和“服务规模”定服务层级的规划模式下建设的农村小学不适应农村小学生流动就学的变化趋势,产生小学生的上学物理距离和时间距离增加、文化成绩随距离增大而降低[2]、城乡小学空间布局差异明显[3]、空间发展格局不协调不均衡[4]和城镇大班额[5] 等问题。
    目前,相关研究主要从农村小学的教育资源配置和农村小学布局着手,通过对城乡人口规模、结构及变动趋势的研究,提出了小学的数量、班级规模、师生比和学校规模等的教育资源均等化配置模式[6-8],探讨了由农村小学人口流动带来的学校撤并后的绩效与影响机制[9],并从小学供给和居民需求匹配的视角出发[10-11],从学生入学机会的均等化、学校的选址、布局结构、服务范围和可达性[12-21] 等方面对农村小学空间布局进行了探讨。在研究技术方法上,相关研究主要运用了最近距离模型、Voronoi多边形、引力模型、H u f f 模型、改进潜能模型和两步移动搜寻法等。得益于这些研究与实践工作,我国农村小学基本实现了空间布局和教育资源配置的均等化。然而,现有的农村小学规划体系是建立在中心地理论基础上的,是一种服务层级导向的等级体系,这种规划体系存在三个重要的特征:①在服务层级上,依据所在行政区划和服务规模,可分为中心小学、村小学和教学点等明确的等级体系[22];②在服务对象上,同一区域内不同等级的农村小学一般仅服务于服务半径覆盖范围内的常住居民;③在服务范围上,依据小学等级和区位服务半径的不同,农村地区的中心小学服务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1]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