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9第19期 > 规划师论坛 > “世界化”视角下中国城市空间生产的理论价值与实践经验
规划师论坛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世界化”视角下中国城市空间生产的理论价值与实践经验

李志刚,翟文雅   2019-11-14 15:50:15
 
[ 摘 要] 进入新世纪,城市理论研究呈现所谓“南方国家转向”或“东方国家转向”的新趋势,中国发展经验与城市建设备受关注,对中国城市空间生产经验的理论总结和凝练意义重大。在此背景下,文章从“世界化”视角出发,结合21 世纪以来所出现的诸多新城市理论,发掘中国城市空间生产的理论价值与实践经验。文章认为,中国城市空间生产具有明显的本国地方特色,已经成为当代城市研究的核心组成,可以创新基于西方经验的传统城市理论、拓展城市研究范式及其分析框架,丰富“世界化”的城市发展经验与多样化路径。就实践经验而言,中国城市空间生产立足于本国既有资源禀赋,结合全球化下的外力推动,以“政府企业家主义”为治理特征、以增长导向的规划工作为抓手,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城市体制。
[ 关键词]“世界化”;城市空间;空间生产;理论价值;实践经验
[ 文章编号]1006-0022(2019)19-0013-05 [ 中图分类号]TU981 [ 文献标识码]A
[ 引文格式] 李志刚,翟文雅.“世界化”视角下中国城市空间生产的理论价值与实践经验[J].规划师,2019(19):13-17,
31.


0 引言
     进入21世纪,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世界城市发展格局呈现出愈发多元的特征[1]。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迅猛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传统以西方为核心的城市理论体系难以解释全球新的城市发展进程[2],基于19 世纪或20 世纪西方城市建设经验的传统理论与当代丰富的全球实践脱节的问题愈发凸显。
    在此背景下,“批判城市理论”学者们呼吁突破传统一元化的理论逻辑,关注南半球、东半球的城市建设经验,将全球多元的城市纳入研究范畴[3],乃至将所有城市均视为“普通城市”( 而非学习的“范本”),强调“地方化”的“城市主义”,致力于构建更为“世界化”(Worlding)的城市理论框架[4]。
     新中国成立70 年尤其是改革开放40 多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城市发展质量不断提升,2018 年底中国城镇化水平已接近60% [5],中国正在全面进入“城市时代”。作为空间生产的结果,城市空间的数量、类型急剧增加[6],出现单位大院、商品房住区、保障房住区、CBD、开发区、新城新区、城中村、郊区大盘和流动人口聚集区等多样性的城市空间。中国的城市建设经验举世瞩目,亟待对其空间生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尽管针对中国城市化的研究不少,但从“世界”角度或“全球”尺度审视中国城市发展经验,尤其结合城市理论创新的分析则较为缺乏。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城市的崛起是其重要表现,其研究对全球的城市理论研究及其范式创新具有重大意义[7]。
    为此,本文将从“世界化”视角重新审视中国城市空间生产的意义与价值,尤其注意结合21 世纪以来“批判城市理论”的一些新观点或新论点,对中国城市空间生产的实践经验进行重新展现和阐述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0]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