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9第19期 > 规划设计 > 武汉市杨家湾片区畸零空间改造规划设计探讨
规划设计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武汉市杨家湾片区畸零空间改造规划设计探讨

彭然,冯唐军,潘悦   2019-11-14 11:18:11
 
[ 摘 要] 在当前我国老龄化社会来临且城市中老年人活动场地存在严重缺失的背景下,文章提出将城市中的畸零空间改造为老年人“微活动场地”的规划构想,并以武汉市杨家湾片区为例对其区域内的19 处畸零空间进行了调查与分类,通过对这些畸零空间的量化性优劣比选,得出最适宜于被改造为老年人“微活动场地”的畸零空间类型及其环境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改造过程中的规划设计策略,以期为相关规划提供参考。
[ 关键词] 畸零空间;老年人;微活动场地;规划与设计策略;武汉市
[ 文章编号]1006-0022(2019)19-0039-06 [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 文献标识码]B
[ 引文格式] 彭然,冯唐军,潘悦.武汉市杨家湾片区畸零空间改造规划设计探讨[J].规划师,2019(19):39-44,53.

0 引言
     根据1956 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 年底我国65 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已经达到1.67 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1.9%,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因此,我国城市建设如何更充分地与老年人使用需求相契合已经成为目前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但是,近年来我国城市中适宜于老年人活动的场地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增加和改善,尤其当下寸土寸金的大中城市房地产的发展突飞猛进,大幅度挤占了城市中原本可以预留给老年人的公共活动空间。伴随着年老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老年人对于自身活动环境的敏感程度远甚于中青年人。早在1982年召开的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便指出“年长者的住处切不可被视为仅仅是一个容身之地。除物质部分外,它还有心理和社会的意义也应予以考虑”。因此,应该重视老年人居住片区内活动场地的规划与建设,这不仅能够切实改善老年人群的精神生活,还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因为近年来频繁发生的诸如广场舞扰民及老年人群与青年人争抢篮球场地等事件便是当前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活动场地严重不足而导致的社会问题[1]。当前学术界对于老年人活动场所的建设关注较多,并从规划和设计层面提出了一些如针对广场舞噪声扰民等尖锐社会矛盾的解决方案[2-3],而具体研究工作则主要侧重于3 个方面:一是以老年人特殊行为模式为出发点的活动空间布局研究[4-9];二是反思当前的社会环境变化对于老年人活动习惯的影响,并就此探索解决方案[10-11];三是将研究聚焦于信息技术对于老年人活动的助益及活动场所规划中如何有效与信息技术相结合[12-13]。
     但是在缺乏足够经济利益驱动的情况下,现阶段完善老年人活动场地建设的工作只能依靠政府部门坚定的政策支持及充足的资金投入。鉴于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0]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