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9第17期 > 规划师论坛 > 国家公园体制背景下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管理分类研究 |

规划师论坛 |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
 |
国家公园体制背景下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管理分类研究 |
沈员萍,黄萌,罗毅,柯美红 2019-10-22 16:56:26 |
|
[ 摘 要] 在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立和自然资源统一管理机构设置的大背景下,对现有各类型自然保护地进行清理规范和归并整合的任务刻不容缓。文章借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保护区管理分类的经验,立足于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的特点,深入剖析自然保护地的资源品质和管理目标,归纳与其对应的资源保护优先等级和管理目标等级,从而衍生出具有我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管理分类,并提出人类干扰区域、人口密度、人类允许活动和开发建设活动4 个基本指标参数,增强管理分类的操作性和执行性。 [ 关键词] 国家公园体制;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自然保护地体系;管理分类 [ 文章编号]1006-0022(2019)17-0011-06 [ 中图分类号]TU984.18 [ 文献标识码]A [ 引文格式] 沈员萍,黄萌,罗毅,等.国家公园体制背景下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管理分类研究[J].规划师,2019(17):11-16.
0 引言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是“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保障[1]。2018 年3 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批准成立自然资源部[2-3],自然资源统一管理机构的设置开启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性时刻。2018 年8 月,自然资源部的“三定方案”中,明确自然资源部管理的国家林业与草原局加挂国家公园管理局牌子,并提出“加 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统一推进各类自然保护地的清理规范和归并整合,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4]。由此可见,在我国国家公园体制的构建背景下,急需对我国既有各类自然保护地的科学重组进行研究。在国际上,世 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构建的自然保护区体系是依据管理目标将自然保护地分为六大管理分类,这种依据管理目标对自然保护区进行分等定级、归纳分类的方法能够提高保护的有效性与管理的科学性,是世界各国保护区体系管理分类的通用标准[5]。目前,我国主要以保护对象重要程度和资源属性划分自然保护地类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考虑到管理目标问题,但是这些目标常常是综合性、笼统抽象而非具体的,没有依据管理目标有针对性地制定保护政策和措施,更未将其作为自然保护地今后管理和发展的方向[6]。本文在我国国 家公园体制建立和自然资源统一管理机构设置的契机下,参照国际通用标准,依据我国基本国情,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管理分类,并对各类自然保护地进行归并整合和科学重组,以实现真正的统一协调、宏观调控、有效保护与科学管理。 |
|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
|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0] |
[返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