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9第12期 > 规划广角 > 高质量供给邻里中心的规划响应及柳州实践
规划广角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高质量供给邻里中心的规划响应及柳州实践

王 静,王 勇,袁桂芳,刘 可   2019-07-16 10:10:12
 
[摘 要]邻里中心是社区公共服务的一种集中供给模式,在我国已有二十余年的实践。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对高质量邻里中心的需求也在提升,原有邻里中心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及运营模式的不适应性也越发突出,需要在规划上进行调整。文章在简要梳理邻里中心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质量供给的邻里中心应具有便利性、动态性、协调性、融合性和经济性五方面的特征,并结合广西柳州柳东新区邻里中心建设实践,提出高质量供给的邻里中心规划策略及其修正方向。
[关键词] 社区邻里中心;高质量供给;规划响应;柳东新区
[文章编号]1006-0022(2019)12-0011-06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王静,王勇,袁桂芳,等.高质量供给邻里中心的规划响应及柳州实践[J].规划师,2019(12):11-16.

Neighborhood Center Planning for High Quality Service Provision and Liuzhou Practice/Wang Jing, Wang Yong, Yuan Guifang, Liu Ke
[Abstract] As a form of public service provision, neighborhood center has been practiced for over two decades. The demand for high quality neighborhood center is increasing as the income level goes up. Existing planning,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neighborhood center shall be adjusted. The paper makes a review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neighborhood center, and concludes five characters of neighborhood center with high quality service: convenient, dynamic, adaptive, integrated, and economical. With the practice of neighborhood center practice, the paper puts forwards planning strategy and adjustment suggestions.
[Keywords] Community center, High quality service provision, Planning response, Liudong district

0引言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城市政府的治理策略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正步入新一轮消费升级阶段,居民对社区商业及综合服务供给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邻里中心作为社区公共服务的一种重要供给模式,仍存在功能规划欠合理、建筑形式适应差、各类设施“合而不融”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邻里中心的服务质量。为此,有必要在梳理邻里中心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对高质量供给的邻里中心进行特征研究,并在规划设计、规划管理和实施运营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

1邻里中心理论与实践综述

1.1概念与研究进展
“邻里中心”是社区公共服务的一种集中供给模式。其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新加坡在美国“邻里单元”的基础上提出的 [1]。随着时代发展,邻里中心已成为各层次成系列社区中心的统称[2]。与我国城市管理体制相适应,本文研究的邻里中心主要指街道和社区级别的邻里中心。
目前,国内邻里中心研究成果已较多,相关研究多集中在政策建议或规划编制层面,重在解答“邻里中心应是怎样”这一问题。在宏观布局上,李和平[1]、王艳华[3]等人提出邻里中心布局应与行政管理体制相结合的观点。郭素君等人则从深圳和新加坡的建设经验入手,提出邻里中心可采用划定不同级别设施单元,在单元内实现用地动态平衡的管控方法[4]。在中微观设计方面,戴德胜等人通过比较瑞士、苏州及南京3个案例,得出邻里中心应有集中自由式的空间形态、有序混合的功能发展和适宜的规模尺度(1.5万~3万人)[5]。王艳华等人则提出在建设时序上应“前期补缺,后期整合”[3]。李永西则在深入研究苏州、南京邻里中心后提出建筑设计空间通用化、组团模块化等要点,以提高邻里中心的空间适应性[6]。杨晓磊[7]、周胤腾[8]则分别从郊区大型住区、适老化等方面提出特殊类型邻里中心的建设要点。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2]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