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9第12期 > 规划管理 > 村民自治视角的乡村规划模式创新探讨
规划管理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村民自治视角的乡村规划模式创新探讨

陆 学   2019-07-15 16:54:38
 
[摘 要]文章从规划模式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乡村规划落地难的原因,认为不同规划模式对不同空间治理模式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是不一样的,大力创新适应村民自治的乡村规划模式是解决我国乡村规划落地难问题的重要出路。基于此,文章初步构建了适应村民自治的乡村规划模式,首次提出了“三分体验、五分沟通、两分技术”的乡村规划理念,探索了主题式调研方法和“体验—沟通—项目—管治”动态互动的工作程序,设计了“面向使用”的成果形式。
[关键词]乡村规划;规划模式;落地难;村民自治
[文章编号]1006-0022(2019)12-0051-06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引文格式]陆学.村民自治视角的乡村规划模式创新探讨[J].规划师,2019(12):51-56.

Rural Planning Innovation in Villagers Self Governance View/Lu Xue
[Abstract] From planning mode viewpoin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difficulty of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planning, argues that different planning models work on different space governance models with varied adaptability and efficacy. It is important to innovate rural planning mode to solve the problem. The paper establishes a model that adapts to villagers self-governance, which is interpreted as “30% experience, 50% communication, and 20% technology”. It studies the thematic investigation method and “experience-communication-project-governance” interactive procedure, and designs a pragmatic planning product.
[Key words]  Rural planning, Planning model, Difficulty in implementation, Villagers self governance

2016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7.4%,但城乡之间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矛盾却日益凸显。同时可以注意到,2016年我国农村人口仍有5.9亿,超过欧盟总人口(5.1亿),是美国总人口(3.2亿)的1.8倍。按照总人口14亿、城镇化率70%计算,到2035年我国仍有4亿左右的农村人口。因此,实现农民的脱贫致富,让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既是国家意志,也是我国作为负责任的世界大国,对推进世界减贫事业发展的承诺。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乡村规划落地难逐渐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1-4]。这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乡村规划问题的认识,并在政策层面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略显不足的是,目前的研究大多以城市规划的研究范式探讨乡村规划落地难的问题,忽略了城市规划范式本身是造成乡村规划落地难的关键因素。这样,在探讨乡村规划落地难问题尤其是提出政策建议时就容易出现一些偏差。

1乡村规划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自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振兴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毋庸置疑,乡村振兴必然包含乡村脱贫、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等重要方面。从乡村发展实践看,乡村规划对乡村建设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1,5-6]。结合乡村规划实践进一步分析发现,乡村规划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在乡村脱贫、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三个方面分别扮演着“变压器”、“指示灯”和“助推器”的重要角色。

1.1在乡村脱贫方面,乡村规划是协调政府和市场的“变压器”
我国乡村脱贫历来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引导,在乡村扶贫攻坚的进程中,各地普遍利用乡村规划落实扶贫项目和资金。目前,国家的扶贫政策、项目和资金从多个部门流向乡村,由于乡村缺乏相应的部门管理系统,导致扶贫政策、资金整合不足。同时,乡村自主创业者及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对有关政策信息了解不足,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导致市场主体进入乡村发展的交易成本较高。乡村规划通过沟通协调和综合平衡,可以扮演协调政府和市场的“变压器”的角色,促进政府、市场、村民在村庄建设和发展方面形成共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3]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