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9第8期 > 规划广角 > 分散式乡村空间格局的规划模式建构与实践探索
规划广角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分散式乡村空间格局的规划模式建构与实践探索

韩昊英,张小东,罗俊颖   2019-05-13 09:31:31
 
[摘 要]文章对散点布局形态下的乡村空间规划模式进行分析,参考人们日常行为的舒适尺度,针对乡村地形复杂的特性,构建了集聚细胞单元的“九宫格”规划模式。同时,以浙江省A村庄规划编制实践为例,结合具体人群需求,利用“九宫格”规划模式来解决乡村功能布局松散、空间尺度模糊、网络结构薄弱、服务效率低下及基础设施利用率低等问题。
[关键词]乡村空间布局;规划模式;九宫格;细胞单元;尺度
[文章编号]1006-0022(2019)08-0032-06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韩昊英,张小东,罗俊颖.分散式乡村空间格局的规划模式建构与实践探索[J].规划师,2019(8):32-37.

Model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Decentralized Rural Spatial Planning Pattern/Han Haoying, Zhang Xiaodong, Luo Junying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s rural spatial planning model based on scattered village layout, and establishes a nine-square-grid pattern that concentrates cellular units in consideration with daily behavior and complex rural geographical form. With A village planning practice in Zhejiang province, the paper considers the needs of special group, uses nine-square-grid pattern to solve problems such as scattered layout, vague spatial scale, fragile network structure, low efficiency of service and infrastructure etc.
[Keywords]  Rural spatial layout, Planning model, Nine-square-grid, Cellular unit, Scale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提升。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1]。乡村振兴势在必行,面临着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的振兴,需要不同类型的乡村规划模式的指导。
马晓萱、胡智清和张玉芳等人从大都市区[2]、城市边缘区域[3]及县域[4]的视角对乡村规划的编制内容、编制方法与思路进行了细致探讨,提出了不同类型、规模的乡村规划编制模式。胡智清、张军民和黄叶君等人对完善乡村规划政策与社会保障政策[3]、新时代村庄规划控制研究[5]及新农村建设实施体系[6]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对征地补偿、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和宅基地建设等政策的建议,以进一步完善村庄规划控制实施体系。田洁、甄延临等人对村庄布点规划[7]、村庄空间形态[8]进行了细致研究,提出了村庄布点原则,认为村庄布点需要兼顾城乡统筹发展,同时在对乡村空间形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各类乡村的特点提出了五种村域体系规划结构,并对农村居民点的紧凑度进行计算,提出了合理的参考值,但没有进行具体的规划尺度研究。章莉莉等人对乡村空间的概念、特征、相关理论、体系和实践进行了综述研究[9]。张鑑等人总结了自然村内部居民点的空间关系,归纳出五种居民点空间分布格局[10]。
由此可见,有关乡村空间规划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对于村庄空间规划尺度的定量分析比较欠缺,对于各功能组团之间的研究也比较少。本文对乡村空间规划的具体量化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分析,形成了一套乡村空间从小至大的推演体系,以此探索乡村空间量化指标体系构建的可能途径。

1乡村空间规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村落受到强烈冲击,全国多地开始推行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这些举措虽然确实给乡村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也同样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例如,一些村庄为了集中建设居民安居房,过度拆迁和合并农村居民点,使村落空间形态特色整体被“抛弃”;出现农民“被上楼”现象,引发了住房与耕地距离远、生活空间不够、生活成本提高及经济来源困难等问题;村庄生产生活方式被同质化,乡村传统历史文化被遗弃,乡村文化的“仆从性”加重,逐渐趋向城市文化[11]。因此,有必要研究如何保持乡村空间的原真性、独立性和延续性。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0]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