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9第8期 > 随想杂谈 > 刍议大众情趣背景下的乡村景观重构策略
随想杂谈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刍议大众情趣背景下的乡村景观重构策略

庄晓敏   2019-05-13 09:24:07
 
[摘 要]文章通过梳理乡村景观概念,深入剖析乡村景观的价值及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景观重构存在的问题;追溯并引入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景观设计中的大众情趣,阐释营造符合大众情趣的乡村景观的必要性,并结合实地调研提出乡村景观重构策略,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关键词]乡村景观;大众情趣;重构
[文章编号]1006-0022(2019)08-0085-05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引文格式]庄晓敏.刍议大众情趣背景下的乡村景观重构策略[J].规划师,2019(8):85-89.

Rural Landscape Reconstruction Strategy Based on Public Taste Analysis/Zhuang Xiaomin
[Abstract] With an analysis of rural landscape concept, the paper makes an in-depth study on the value of rural landscape and the problems in its reconstruction. Combined with public interests in traditional gardens and western landscape, the paper indicates the necessity of agreeing to public taste in rural landscape re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s strategies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rural landscape, and provides more possibilities for rural regeneration.
[Key words]  Rural landscape, Public taste, Reconstruction

0引言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竹篱茅屋趁溪斜,春入山村处处花。”
也许诗句中描绘的乡村景色才是大家记忆里我国乡村该有的样子。稻田飘香、炊烟袅袅、竹林幽幽、春花烂漫……这些画面才是萦绕在心间挥之不去的乡愁。
冯骥才先生惋惜,我国每天有上百个村子消失,对此很多人表示无所谓,认为乡村代表着落后,就该被历史淹没,被抛弃……也有很多人认为乡村才是中国的,民族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积淀,必须保留、保护,并提出了“乡村复兴”的口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2月4日,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作为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同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也强调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国家一系列的举措及文件使得众多不同领域的学者开始关注乡村,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乡村振兴的热潮。
乡村振兴的热潮持续发酵,在乡村经济、文化、管理等方面出现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伴随而至的乡村景观规划建设在此背景下如火如荼地展开。那些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条件的乡村,稍加宣传便成为了旅游景点,游客纷至沓来,如安徽宏村、江西婺源、湖南凤凰、云南丽江、浙江乌镇……那些条件、资源相对一般的乡村,经过乡土景观重构、文化的重新挖掘与恢复、利用当下的宣传手段(真人秀节目取景地)宣传后也成为了人们青睐的乡村,如桐庐深奥村、浙江安吉和云南普者黑等。但是,到底什么样的乡村才是“美丽乡村”?什么样的乡村才能唤回儿时的记忆[1]?
乡村作为一种元素,一个符号,沉淀着浓浓的乡愁,承载着悠悠的情怀,是很多人无法忘却的乡土情结。但是,今天的乡村振兴却把乡村变成了少数人挥斥文艺情怀、城里人进行生活体验的场所。而纯粹的乡土只能满足曾经在乡村有过童年记忆那一代人的追思,最终会被后来人慢慢遗忘。不管是原住民、城里人、在外游子或归隐者,对乡村都有自己的情怀与情结,而在当前乡村振兴的浪潮下,如何去营建一个符合大众情趣的乡村,成为亟待探讨的问题。因此,急需摆正对待乡村消失的态度,不是一味地保护与恢复乡村,也不是将其打造成“千村一面”的旅游景点,而是从符合大众情趣的视角去思考乡村景观的设计策略。

1乡村景观再认识

乡村振兴已经上升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因此在未来漫长的一段时间里乡村的价值将被重新认识,乡村建设也将成为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一项。但是如何避免乡村在快速城镇化浪潮中被淹没,坚定地走出乡村特色之路,在乡村振兴中坚守乡村特质,是亟待思考的问题。

1.1何谓“乡村景观”
“乡村景观”的概念在学界早已有定论,不同的学科领域对其有着不同的界定。伴随城镇化与现代化影响而出现的“城中村”“城边村”等,模糊了“村”的概念,同时景观的内涵及外延也不断被拓展。两个日渐模糊的概念—“乡村”和“景观”相遇时,该如何理解就变得愈加困惑[1]。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0]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