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国对自然资源统筹管理的大背景下,探讨陆海统筹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而开展海岸带规划是实现陆海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以深圳为例,从规划思路、规划内容和实施路径3个方面提出深圳海岸带规划的框架思路,从强化生态底线、植入海洋文化和调整岸带产业等多个角度提出六大创新的主体内容,为全国陆海统筹全域空间规划提供示范样本。 [关键词]海岸带规划;陆海统筹;深圳 [文章编号]1006-0022(2019)07-0018-07 [中图分类号]TU984.183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李孝娟,傅文辰,繆迪优,等.陆海统筹指导下的深圳海岸带规划探索[J].规划师,2019(7):18-24.
Shenzhen Coastal Zone Planning Under Land-sea Integration Guidance/Li Xiaojuan, Fu Wenchen, Miao Diyou, Su Guangming [Abstract] Under the natural resource integration background, land-sea integrated development is getting important. Coastal zone plan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of land-sea integrated development. With Shenzhen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puts forwards coastal zone planning framework from planning concept, planning content,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and six aspects of innovation including ecological bottom line, sea culture implantation, and coastal zone industrial adjustment. It provides a model for full space spatial plan of land-sea integration. [Key words] Coastal zone planning, Land-sea integration, Shenzhen
中国沿海城市长期以来沿袭了以黄土文明为主的传统发展理念,重陆域、轻海域,向海发展仅仅停留在向海要地。陆海分割的规划管理建设模式导致沿海城市海岸带地区面临许多问题,如陆海使用功能的冲突、陆海污染防治的脱节和城海空间上的分割等。海岸带地区是人口与经济高度集聚区,同时也成为陆海发展矛盾最集中的区域,针对海岸带的研究将有助于陆海统筹发展及空间耦合,为打开城市发展新格局发挥重要作用。 2012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实现规划、国土、海洋管理三合一,建立了陆海统筹的体制机制平台。基于对海岸带空间重要性和问题的充分认识,深圳自2016年启动编制《深圳市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率先探讨陆海统筹指导下的陆海全域空间规划。规划紧扣国家新一轮国土空间一体规划改革思路,其探索和实践经验也将为国家加强对“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保护提供深圳示范样本。
1深圳向海发展的历程及问题
1.1深圳向海发展的历程 作为一座滨海城市,深圳因海而生、因海而兴。1979年,蛇口工业区“填海建港”的一声“开山炮”,拉开了特区建设的大幕,可以说,特区39年的高速发展就是一个不断亲海近海、向海发展的过程。当前,深圳的滨海地区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黄金岸带”,是人口、资金、科技和信息等要素最为集聚的空间,分布着海洋新城、前海—蛇口自贸区、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和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城市发展重要引擎,以及宝安机场、盐田港等重大国际交通枢纽,为特区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该地区也分布着深圳湾15 km滨海休闲带、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大鹏半岛等大量生态保育与公共空间,对生态质量和城市品质的不断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1.2陆海发展矛盾及问题 (1)在生态保护上,陆海污染防治分离。据统计,深圳陆源污染约占海洋污染总量的95%,陆域污染物向海洋持续排放加剧了海洋环境压力。全市海域水质东优西劣,特别是受珠江口上游城市排污影响,深圳西部海域水环境长期处于劣四类的水质,从标准分析这类水质是人体不宜接近的。从海水氮磷含量对比分析可知,西部海域海水氮磷含量(3.4 mg/L)远高于旧金山湾(0.7 mg/L)及东京湾(0.06 mg/L),海洋生物多样性不足。虽然近几年深圳开始探索河湾联治,但陆域、海域污染的预防和治理仍相对独立,单一的污染防治效果甚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