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更有效地推动城市规划实施进程,文章将公共政策的执行理论和方法引入规划实施效率的探讨中,通过收集深圳近七年的规划审批项目数据,考察不同的规划实施组织方式对不同类型规划实施项目的审批效率的影响方式和强度差异,进而对规划实施的精细化管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规划实施;审批效率;公共政策;执行理论;深圳 [文章编号]1006-0022(2019)06-0021-06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董晓颋.规划实施主体差异对深圳审批效率的影响作用研究[J].规划师,2019(6):21-26.
Impact of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Subjects on the Efficiency of Inspection and Spproval, Shenzhen/Dong Xiaoting [Abstract] To ensure fairness and promote urban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more efficiently, the paper introduces public policy implementation theory and approach into urban planning. With planning inspection and approval data of Shenzhen in the past 7 years, the author studies the impacts of different planning organization on the model and intensity of inspection and approval efficiency, and puts forwards suggestions on detailed management of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Inspection efficiency, Public policy, Implementation theory, Shenzhen
城市规划无疑具有公共政策属性,是城市政策的一部分[1]。公共政策执行理论认为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是不可分割的,“政策在执行中建构,也在建构中执行”[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进入新的阶段,规划侧重点从增量规划转向存量规划,注重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由于存量规划涉及更多元的利益群体,规划实施过程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就更为复杂。规划实施不再仅仅是贯彻编制好的规划内容;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规划实施主体,而其组织方式直接影响规划实施的效率。规划实施已经成为未来规划体系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目前我国的规划研究已经开始关注规划实施问题。在市场化和公众参与的大趋势下,研究更关注规划对公共资源,尤其是土地和空间的公平分配,即城市规划的非空间“产出”,而较少涉及到规划实施过程。唐绍均[3]提出,“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行政最终决策体制缺乏正义与效率。”同时,对于实施的评估,出于法律规定的硬性要求①,更多是对总体规划进行的评估[4-5],而微观层面偏重对于单独项目的技术性分析,缺乏中观层面的横向比较。 本文关注规划实施过程,聚焦中观层面同一城市的比较,将实施效率中的审批效率作为研究对象,试图找出不同规划项目背景下、以规划实施主体为代表的规划实施组织方式对审批效率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
1文献综述:规划实施过程效率的影响因素
在简政放权和多元治理的趋势下,在满足公平的前提下,保证规划实施的效率是确保规划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公共政策执行理论和规划实施评估研究深入探讨了规划实施过程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了可用于定量研究的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