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区域优势和历史事件等因素,青岛港口工业已形成了一定数量与规模。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用地性质变更等,处于存量更新发展阶段的青岛港口工业建筑遗产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机遇。文章通过建立不同层面的操作分级体系、数据库和长效联动机制等策略,对青岛港口工业建筑遗产的存量更新展开探讨,以期为今后港口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更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港口工业建筑遗产;存量;策略;青岛 [文章编号]1006-0022(2019)06-0037-06 [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郭亚成,王润生,成帅.青岛港口工业建筑遗产存量保护与更新策略[J].规划师,2019(6):37-42.
Renovation Strategies of Old Industrial Building Heritage in Port Area, Qingdao/Guo Yacheng, Wang Runsheng, Cheng Shuai [Abstract] Port industry in Qingdao has developed well owing to regional advantage and historical events. With the change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land use, old industrial buildings are facing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e paper sets up an operational hierarchy system, database, and long-term interaction mechanism, studies the renovation of old industrial building in the port area,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other cases. [Key words] Old industrial building heritage of port area, Stock, Strategy, Qingdao
0引言
当前我国多数城市的土地利用由粗放走向集约,从重增量发展到重存量升级。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赵燕菁认为,未来“存量议题”将在我国城乡发展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他提到:“2007年前后,城市存量规划的趋势开始明晰”“2011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开始超过50%,增量和存量的比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城市规划已经进入存量规划时期”“2013年,上海的新一轮总体规划开始立项,其中明确了土地零增长的要求。从此,存量规划成为城市规划行业的一个重要话题”。由此可知,关注以内涵提升为重点的存量更新将成为我国城市空间提质增效的新常态。 青岛作为我国重要的外贸港口型城市和国际港口城市,具有丰富的港口工业建筑遗产,工业种类涉及运输、化学、发电、纺织和食品等多个领域,既有常规的厂房、仓库及宿舍等建筑物,又有码头、船坞、灯塔和轨道等特殊设施(表1),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建筑空间与工业景观。这些遗产主要散布于胶州湾东岸带的原市北、沧口、四方三区和市南的滨海区域,在港口工业厂区规划设计、工业建筑美学和工艺技术革新等方面应得到保护与更新。青岛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点历史风貌保护城市,面对具有相当数量与规模的港口工业建筑片区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产业换代升级、经济增长动力由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并由此带来区域功能结构的转变与调整,如何升级更新工业建筑遗产片区,对于城市记忆的保留、城市辨识度的提升及片区发展动能的转换等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