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5年,安徽省在合肥、蚌埠和淮南等地启动了“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此后,为响应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安徽省在“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将全省“多规合一”工作全面转向空间规划,建立省域—市域—县域全覆盖的空间规划体系。本文以《淮南市空间规划(2015—2030年)》为例,探讨“多规合一”走向空间规划的思路与策略,以期为相关城市提供借鉴。 [关键词]多规合一;空间规划;淮南市 [文章编号]1006-0022(2019)06-0056-09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袁勇.从“多规合一”到空间规划—淮南市空间规划策略与实践[J].规划师,2019(6):56-64.
From Multi-plan Integration to Spatial Plan: Huainan Practice/Yuan Yong [Abstract] In 2015, Anhui province started multi-plan integration in experimental cities of Hefei, Bengbu, and Huainan, and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Afterwards, Anhui turned to spatial plan and set up a full-coverage spatial plan system that covers province-city-county in response to national spatial planning reform illustrated i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mechanism reform overall scheme>. With Huainan spatial plan (2015-2030)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studies strategies from multi-plan integration to spatial plan and provides reference to other cities. [Key words] Multi-plan integration, Spatial plan, Huainan city
0引言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提出要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全面摸清并分析国土空间本底条件,划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以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简称“三区三线”),注重开发强度管控和主要控制线落地,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编制统一的省级空间规划,为实现“多规合一”、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积累经验、提供示范。根据该方案,可以将空间规划比喻为要给所有的规划限定一个“帽子”,它是最基本的规划。其中,“三区三线”是后续规划绝对不能突破的底线。 通过研读空间规划的内容,可以发现其编制实施的最终目的是协调统筹全域资源利用,统筹安排各类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同时为各项规划与计划的开展限定框架,而这均与目前多地已经或正开展的“多规合一”的初衷和愿景不谋而合,即“一张蓝图干到底”。 如何利用已有的“多规合一”编制实施成果指导空间规划,成为当下热门的话题。因此,本文以安徽省淮南市空间规划为例,通过全面分析其“多规合一”建设成果,探讨“多规合一”导向下的空间规划策略与内容,以期对其他省市的空间规划编制有所启发。 1淮南市及其“多规合一”建设概况
1.1淮南市概况 淮南属安徽省下辖地级市,地处安徽省中北部,东与滁州市毗邻,东南与合肥市接壤,西南与六安市相连,西与阜阳市相接,北与亳州市、蚌埠市交界,全市总面积约为5 571 km2,辖寿县、凤台2个县,大通区、田家庵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和潘集区5个市辖区以及毛集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共8个县级行政区;下设19个街道、58个镇和13个乡,共90个乡级政区以及26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829个村民委员会。截至2017年底,全市总人口为3 895 612人。淮南是中国能源之都、华东工业粮仓,是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城市,2016年的生产总值为963.8亿元,比2015年增长6.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 098元,比2015年增长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