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城市更新是对城市经济社会利益的再分配,是多主体参与、历时性的权力博弈行为。文章从空间权力的角度分析纽约苏荷、格林帕恩和威廉斯堡的创意型城市的更新历程,总结“苏荷效应”的产生原因,论述建立公共部门、私有部门和基层社区等权力主体多方位合作伙伴关系的必要性与实施路径。 [关键词]城市更新;多主体参与;公私合作;空间权力 [文章编号]1006-0022(2019)06-0071-07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姜雷,高小宇,王祝根.空间权力视角下的美国创意型城市更新路径研究[J].规划师,2019(6):71-77.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American Creative Urban Regene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ce Power/Jiang Lei, Gao Xiaoyu, Wang Zhugen [Abstract] Urban regeneration is a course of redistribution of economic and social interests of the city, a diachronic game of power with participation of multiple stakeholders’. By studying the creative urban regeneration process of SOHO and Greenpiont-Williamsburg, New Y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wer, we analyzed the causes of "SOHO effect", studied the necessity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multi-faceted partnership between the power authorities such as public sectors, private sectors, and grass root communities. [Key words] Urban regeneration, Multi-faceted partnership,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Space power
1研究背景 从20世纪60年代中叶开始,由于租金低廉,艺术家们不断入驻纽约下城休斯顿街以南空置的工业建筑之中,把工业空间“非法”且艺术性地改造成了居住和工作空间,形成了具有高度文化认同感的创意社区—“苏荷”(SoHo)。这种由艺术家主导的小规模的自下而上的开发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初,但最终却因失控的“绅士化”(Gentrification)①吸引了商业资本和中产阶层的投资,推高了租金,导致了原本工作或居住于此地的艺术家和创意空间的大量流失,最终使创意社区转变为了高端消费场所,即“苏荷效应”②。 20世纪90年代末,作为纽约传统工业区的威廉斯堡(Williamsburg)和格林帕恩(Greenpoint)已逐渐成为创意阶层集聚的区域。21世纪初纽约政府正式启动了对它们的区划调整,“绅士化”进程有所加速,但由于建立了多元的公私合作长效机制,到目前为止它们仍保持着创意活力,并不断发展。 在当下知识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创意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聚焦创意阶层和创意空间的城市更新不仅是本文的研究内容,还是时代发展的内在需求。本文试图通过比较纽约苏荷和格林帕恩、威廉斯堡的城市更新历程来研究克服“苏荷效应”的、可持续性的创意型城市更新路径。
2空间研究的权力视角 对空间的占有和使用从本质上而言是权力关系所决定的,它取决于主体的政治经济地位,以及对资源的“转换能力”③,甚至在米歇尔·福柯看来,作为知识的文化规则系统也是由权力关系塑造并服务于权力的。换言之,城市空间关系背后是由一系列复杂交织的权力关系所支撑的,即“城市告诉我们谁拥有权力,又是如何行使它,它的布局、用途、规模、内部规划和外部设计表现着这个社会中权力的性质、分配和竞争”④。权力关系直接决定了空间权利的分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