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设计导则是城市设计图纸得以实施的重要工具,其对城市设计实施的调控效果已得到了广泛认可。在目前国情下,我国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与实施管理主体仍然是政府机构,政府主导的城市设计实施过程的公众参与力度不足,具体实施效果也受到很大的限制。文章以东京银座为例,阐述了日本银座社会组织—设计委员会的形成以及机构组织运作特点,并介绍了《银座设计导则》的基本框架内容,以期对我国社会组织参与有所启示。 [关键词]社会组织;城市设计;设计委员会;银座 [文章编号]1006-0022(2019)02-0080-06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步兵,唐宏涛.社会组织主导的日本银座城市设计实施及启示[J].规划师,2019(2):80-85.
Social Organization-led Ginza Urban Design Implementation/Bu Bing, Tang Hongtao [Abstract] Design guideline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urban design to be converted from drawings to implementation, the effect of urban design guideline has been widely recognized. In China, the government agency is the main body of urban design’s compilation and management, in which pubic participation is weak.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structure and character of Ginza Design Council, and the basic framework of Ginza Design Rules. Finally its enlightenment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for China is discussed. [Key words] Social organization, Urban design, Design council, Ginza
1银座设计委员会的成立背景
2006年日本银座街区内部成立了银座设计委员会,主要负责审核银座街区内新建、改建建筑是否符合银座地区特色。经过了一年多的实际工作总结后,银座设计委员会于2008年出版了《银座设计导则》,并于2012年和2015年发布了增补版,其中一个核心的概念是“银座滤镜”,指的是“银座内在生成的、自然且不可思议的自律力(即只要是不符合银座特质的东西就不能通过滤镜)”[1]。银座设计委员会的成立和《银座设计导则》的出版为具有银座特色的城市设计提供了直观的指导,地区所有面积超过100 m2建(构)筑物(包括广告牌、标识牌等)的建造都有义务提前向银座设计委员会提出申请。 城市设计的实施是一个系统的、连续的决策过程和公共参与的结果[2]。银座设计委员会本身是一个不具有法律强制性的民间组织,但是其母系机构是在银座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民间组织—“全银座会”[1]。如果建设项目未经过银座设计委员会审核通过,那么中央区都市整备局(政府机构)也不会为该项目颁发建设许可证,所以绝大部分业主在新建建构筑物时都会提前咨询银座设计委员会。这种由社会组织主导的城市设计实施方式使银座依旧保持着独有的地域特色。
2银座地区社会组织参与规划的发展历程
尽管经历了1923年关东大地震和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空袭的破坏,银座总能以惊人的速度重建,而且每一次都比之前更具活力和繁荣,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地社会组织对于规划和城市建设的积极参与。2.1银座地区规划 日本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巨大经济泡沫之后,银座地区的地价飞涨,许多并非地产投资商的本地商户也需要承受高额的不动产税,因此当地居民都在寻求地区改建更新的方案。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制定的31 m限高的规划要求严重限制了银座地区的容积率,若更新建筑,容积率只会比现状还要低,使得银座地区的更新举步维艰。在当地自治组织“银座通联合会”的努力下,1997年11月,日本经济应对部长会议发表了《21世纪经济紧急对策》,启动了放宽中心区商业街容积率的计划;同年11月,日本建设省下达了要求各道府县市设立“高容积率利用更新地区”的通知,中央区于1998年启动了银座地区规划(地区計画「銀座ルール」)[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