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9第1期 > 规划设计 > 算法设计在大学校园与“傍校村”融合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规划设计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算法设计在大学校园与“傍校村”融合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姚敏峰,李 泰,王其琛,沈 岚   2019-01-16 16:43:29
 

[摘 要]文章从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与兑山村的现状出发,研究校园与村落的空间及社会网络的差异性和相似性,提出两者融合规划设计的思路,通过Circle Packing算法(圆形堆叠算法)、Voronoi算法(泰森多边形算法)和Delaunay算法(三角剖分算法)生成新的校园与村落共生网络,并基于此网络规划路网、地块、景观及单体建筑,以期为算法设计在其他大学校园与“傍校村”融合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算法设计;校园规划;傍校村
[文章编号]1006-0022(2019)01-0057-06 [中图分类号]TU984.199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姚敏峰,李泰,王其琛,等.算法设计在大学校园与“傍校村”融合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规划师,2019(1):57-62.

Integration Planning of University Campus and Adjacent Villages Based on Algorithmic Design/Yao Minfeng, Li Tai, Wang Qichen, Shen Lan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Huaqiao University and Duishan Village, studies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space and social network, proposes their integration planning idea. Through algorithm of Circle Packing, Voronoi, Delaunay, the new campus-village symbiosis network is established, and road network, land use, landscape, and buildings are planned. The method can be used in integration planning of campus and its adjacent villages.
[Key words]  Algorithmic design, Campus planning, Adjacent villages


0引言

在中国当前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空间扩张的速度远远超出社会发展的速度,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网络急剧扩张并切割原有村落肌体,土地征收与房地产开发使得大量传统村落迅速消失、衰落。土地投机的随意性与拆迁补偿的复杂性,造成“城中村”等城乡交错的普遍现象。与此同时,大城市利用高校扩招的契机,纷纷建设大学城、文教区,不仅加速了城市化,还带来了新的城市问题:从宏观上看,巨大的校园斑块尺度与相对单一的功能改变了郊区原有的肌理和生态格局,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失衡;从微观上看,大学城、文教区导致“村中校、校中村”这一复杂的村校混杂交错状况的出现。因此,如何实现校园空间和村落空间的融合,促进学生与村民的互利共生,是当下中国许多大学城面临的共同课题。
针对这一课题,本文选取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的兑山村与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为研究对象(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与兑山村具有“校中村,村中校”的典型特征,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探讨算法设计在其融合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以期对相关规划有所借鉴。

1校村矛盾与研究内容

1.1校园与村落间的矛盾
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建设基地原属的兑山村分为潘塗、下蔡、宅内、祖厝后、西头、西珩和南尾井7个自然村落。拆迁现状红线内剩下场地东南的潘塗、宅内和下蔡,约有农户600户,以及场地西北的南尾井、西珩,约有农户100户,校园中间还有一“钉子户”,是典型的村校错落状态(图1)。
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建设改变了村落旧有的格局。村民职业从单一的务农以及相互之间自给自足的物质交换转变为外出务工和去校园内寻求岗位,更有部分村民变成了房屋租赁者。村落中基于“差序格局”的居民人际关系和空间关系也在发生着改变。现今厦门岛内外交通便利,附近又有“新华都”商业综合体,村民之间的物质交换不再局限于邻里与亲戚,更多以家庭为单位与外界交流。村民纷纷升起院墙,住进自建楼房,而原本邻里共同使用的公共空间则成为了私人领域。
同时,校园建设打破了村落空间的传统格局,形成巨大的校园斑块与破碎的村落空间共存的空间格局。此外,校园建设也为部分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而村民又为学生提供餐饮、娱乐等服务,学生的校园生活与村民生活在相互渗透;村落中的旧菜市场,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逐渐发展成为学生街,变成村校双方共享的活动场所,以及连接校园与村落的重要纽带;校园中的广场、球场等运动场地,也成为村民日常活动的场所。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0]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