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8第11期 > 规划师论坛 > 城市生命视角下的人工智能规划理论与模型 |

规划师论坛 |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
 |
城市生命视角下的人工智能规划理论与模型 |
甘 惟 2018-11-27 16:57:54 |
|
[摘 要]城市智能规划是建立在城市是一个智能生命体的基本认知基础上的。文章在阐述城市智能规划的目的是维护城市生命与智力的健康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算法模拟城市生命行为的一套技术方法和体系,对城市智能规划的技术体系及内核进行了系统论述,并结合近年的研发实践介绍了三个关键的智能模型,而后提出了城市规划方法将出现的四个方向性转变,为城市智能规划的研究提出新的设想和可能性。 [关键词]人工智能;城市生命体;城市智能规划;城市模型 [文章编号]1006-0022(2018)11-0013-07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A [引文格式]甘惟.城市生命视角下的人工智能规划理论与模型[J].规划师,2018(11):13-19. AI Planning Theory and Model from City Life Viewpoint/Gan Wei [Abstract] Intelligent city planning is based on the cognition that city is an intelligent life entity. The paper explains the vision of intelligent city planning, introduces a set of technique that simulates city life based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algorithms, and articulates the technical system and technology core of intelligent city planning. With three critical intelligent models, the paper puts forwards four possible fundamental changes in urban planning method, and new research fields of intelligent city planning. [Key words] AI, City life entity, Urban intelligent planning, City model
1城市研究领域的人工智能导入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自1956年在美国达特茅斯大学研讨会上首次被提出以来,其在城市研究领域的发展有近40年的历史,人们对其的研究一直以机器模仿和执行人脑的某些智力功能为目标。真正开始将人工智能导入建筑与城市研究领域是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期望借助人工智能寻找最优的项目选址、提出建筑空间布局的建议、整合主动和被动的节能策略、优化可持续性设计和寻找最有价值的财务计划等。然而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这些期望显然过高,一度让人工智能的技术应用陷入令人失望的境地[1]。自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大幅提高,突破传统规则算法的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得以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出现新契机。2016年3月,以AlphaGO战胜围棋世界冠军为标志事件,以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及语义识别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2016年4月,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提出人工智能2.0的初步概念,即基于重大变化的信息新环境和发展新目标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主要特征包括大数据智能、互联网群体智能、跨媒体智能、人机混合增强智能和自主智能系统[2]。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关键共性技术体系,并提出“建设城市大数据平台,构建多元异构数据融合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全生命周期智能化”[3]。到今天,在各行各业都能或多或少看到人工智能的影子,且人r |
|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
|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23] |
[返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