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双修”规划多为局限于单个地块、局部分区层面的“小双修”,与区域“大双修”协调互动不足。同时,规划成果过分强调全面性,内容“泛化”,缺乏问题针对性,无法有效地衔接实施建设且缺少系统的评估方法。文章通过梳理我国现阶段“城市双修”规划工作,从评估原则、要素选择与框架构建3个层次,尝试建立“城市双修”规划评估方法,并结合四川省首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岳池县进行实践探索,提出“城市双修”规划评估相关策略。 [关键词]城市双修;评估方法;大双修;分层引导;行动导向 [文章编号]1006-0022(2018)11-0040-08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卓想,施媛,胡英男,等. “城市双修”规划评估方法及四川省岳池县实践[J].规划师,2018(11):40-47.
Study on Evaluation Method of Urban Renovation and Restoration Planning, Yuechi County, Sichuan Province/Zhuo Xiang, Shi Yuan, Hu Yingnan, Yue Bo, Chen Junsong [Abstract] At present, urban renovation and restoration planning usually focus on single plot or a small district, and they have no interaction with regional development. Planning product stresses comprehensiveness but weak in problem solution and systematic evaluation. The paper reviews current missions, tries to establish evaluation method from principle, element, and framework, and proposes strategies with Yuechi county case. [Key words] Urban renovation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Evaluation method, Large scale renovation and restoration, Layered guidance, Action orientation
1“城市双修”规划发展进程
1.1政策推动 中国40年来的快速城镇化和城市扩张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因缺乏对长远规划的认识和考虑,在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城市文化等方面遗留了大量的历史欠账,各大城市相继出现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交通拥堵等“城市病”。继2014年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后,2015年6月海南三亚被列为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综合试点;2015年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1];2016年12月住建部在三亚召开全国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现场会,总结全面开展“城市双修”的工作重点,并于同月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双修”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城市双修”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主要任务目标等内容[2];2017年4月,住建部公布第二批19个“城市双修”试点城市;2017年7月,公布第三批38个“城市双修”试点城市。截至目前,共有58个全国层面的“城市双修”试点城市。
1.2实证研究 在政策推动的同时,“城市双修”在实践探索研究层面也取得了相应的进展。三亚“城市双修”通过山体、河流、海岸带修复以及广告牌匾整治、城市绿化改造等方式,整治城市发展中的乱象问题[3];湘西州古丈县从存量土地有机更新、城市特色风貌彰显等方面,探究山地“城市双修”模式[4];天津李七庄街从宏观把握、中观把控和微观实施3个层次,构建了城市边缘区“城市双修”规划策略[5];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从生态修复类型、工程技术方法上探索了钓鱼台湿地生态修复的措施[6];宁波小浃江片区从自然生境、城市功能和生活方式方面解析了“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城市设计方法[7]。
2现阶段“城市双修”规划的困境
回顾“城市双修”规划的发展进程,当前“城市双修”规划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双修做什么”,研究对象多为局限于单个地块、局部分区层面的“小双修”,研究内容“泛化”缺乏问题针对性,无法有效地衔接实施建设,且缺少“为什么这么做”“到底做哪些”的系统评估方法探索,即面临技术路线偏差、内容成果“泛化”和实施建设无序等困境。
2.1技术路线偏差 首先,“城市双修”规划包含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两个层次,其中生态修复是城市修补的前提与基础,精雕细琢地着眼于单个地块、局部分区层面的“小双修”,摒弃建成区外围的区域“大双修”,会造成“大双修”建设与“小双修”保护的脱节。其次,“城市双修”规划因“城市病”而生,不应脱离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而应在技术路线上强化问题导向,并结合目标导向,科学分析城市问题、确定双修建设重点。
2.2内容成果“泛化” “城市双修”规划并非法定规划,目前除建设部发布的《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城市双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目标等框架性内容外,尚未出台相关的技术管理规范;各城市及地区“城市双修”规划编制实践类型多样,规划内容从城市功能到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