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文章以成都市老城中心区本土餐饮与舶来餐饮网点为研究对象,基于2016年百度POI数据,综合运用Ripley's K函数、核密度估计与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对其空间结构进行描述和分析,并从核心城市功能、空间通达能力及业态集聚三方面探讨其影响因素,描述其空间分异特征,分析其空间竞合关系。基于上述分析,文章对城市餐饮业空间规模集聚与空间布局、分级分类与空间支撑、多元融合与共享布局的规划思路和重点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空间结构;空间分异;空间竞合;特色餐饮;商业网点 [文章编号]1006-0022(2018)10-0093-06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赵炜,程易易,周麟,等.成都市老城中心区特色餐饮空间结构特征研究[J].规划师,2018(10):93-98.
Spatial Structure Characters of Special Catering Industry in the Central Area of Chengdu/Zhao Wei, Cheng Yiyi, Zhou Lin, Yang Yisheng [Abstract] Based on the Baidu POI data in 2016, the research uses the Ripley’s K function,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an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to describe and analyze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local and imported catering outlets in the central area of Chengdu.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core city function, traffic accessibility and agglomeration effect,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discussed,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described, and the spatial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relationship is analyzed.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ent suggestions for the spatial scale agglomeration and spatial layout, 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 and spatial support, multi-integration and shared layout planning of urban catering industry. [Key words] Spatial Structur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Spatial competition, Special catering, Commercial outlets
21世纪以来,我国餐饮业的零售额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消费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餐饮业营业额为5 177.07亿元,餐饮业营业面积达5 387.67万平方米,相比2010年分别增长60.4%和35.3%[1]。对比我国国民经济及发展的实际情况,餐饮业的发展可以说是最活跃的产业之一。 成都市是亚洲首个“世界美食之都”①,不仅是川菜的发源地和中心,还遍布来自五湖四海的特色美味佳肴。成都市的中小型餐饮企业稳居主导地位,特色餐饮一直是这些企业追求的方向和增长点。随着“互联网+”的深刻影响和餐饮企业的不断革新,成都市老城区的城市空间和餐饮行业发展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美食”已成为成都市的闪亮名片,因此对其特色餐饮空间结构及其空间竞合机制进行研究,能够指导其优化餐饮业空间结构,从而提升餐饮空间的环境品质。 1研究设计
1.1相关研究 近年来,城市内部餐饮业的空间结构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Prayag等人对新西兰汉密尔顿市1996~2008年餐饮业的时空格局演变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规划制度与职住人口变化的显著影响[2]。舒舍玉等人以厦门市餐饮业普查数据为基础,运用SPSS相关性分析技术,分析了厦门市餐饮业的空间格局,认为影响餐饮业格局的因素主要包含区域经济水平、人口分布、交通及土地利用等[3]。邬伦等人使用POI数据,基于网络K函数法对香港岛不同尺度下餐饮店地理选址和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探索与分析,发现餐饮店在各级尺度下均与道路网络呈现出显著的集聚关系[4]。方嘉雯通过实地访谈,探讨了韩国餐饮业的商业空间布局特点及其集聚机制[5]。秦萧等人依托大众点评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对南京市城区餐饮业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和综合评价,发现餐饮服务质量呈圈层递减或沿交通线路轴向扩展[6]。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学者也开始运用POI数据、大众点评数据及经济普查个体数据等行业个体数据对餐饮业的分布格局进行精细化分析,已有研究尝试从经济结构、人口结构与交通网络结构等不同方面对构成餐饮业空间结构的动力机制进行探讨。值得注意的是,现有研究较多地关注城市宏观格局,较少探索中微观层面的空间结构及其微观空间分异。本文以成都市的本土餐饮与舶来餐饮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不同类型餐饮业网点的差异化空间结构与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对相关的商业网点和行业发展规划引导提出空间布局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