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8第10期 > 聚落寻踪 > 太行山中的“布达拉宫”:涉县大洼村传统聚落解析
聚落寻踪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太行山中的“布达拉宫”:涉县大洼村传统聚落解析

姚子刚,孟祥云,庞 艳   2018-10-31 09:36:35
 

作者简介:姚子刚,博士,华东理工大学景观规划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孟祥云,华东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
          庞 艳,通讯作者,硕士,上海同增规划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1村落概况

大洼村地处河北省邯郸市涉县更乐镇的东端,距更乐镇政府10 km,距涉县城20 km(图1)。大洼村东面是青阳山,南面毗邻莲花寺,西面刚好有一条清泉河,北面是闻名的孔子峰,三面环山,一面临河,环山抱水,因北侧青阳山与东西两侧相连,如同展翅欲飞的凤凰,古称“凤凰窝”,别名“大窝村”,20世纪70年代后期改称“大洼村”。大洼村地处太行山脉东麓,是一个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
据说,明代嘉靖时期,有一户姓张的人家隐居于此山当中,在这里繁衍儿女。根据“老案”(家谱)的记载,已经传到了28代。从古至今,从来没有过外姓来此定居,所以说大洼村是一个家族式的村落,被人们戏称为“一洼不容二鸟”。据村里资料记载,全村占地面积大约25 km2,有117户人家,总人口为328人,人均收入大约2 300元,耕地面积约278亩(约合18.5 hm2),非耕地面积约800亩(约合53.5 hm2)。
2016年11月,大洼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村落发展和空间特色

据史料记载,大洼村的建筑大多修建于明清时期。由于受山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山路崎岖难行,运输不便,加上村中土地资源稀缺,建筑材料多是太行山的石头,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下,村民急中生智,以石为材,以山为基、凿石垒壁、前筑后垫、后拓山脊、以木为拱、青瓦为顶、搭建屋院。具体而言,大洼村极具特点的空间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前筑高堰后拓山坡的建筑方法。整个村庄以主路为中心,村落中的房屋依山就势建于主路两侧的陡峭山崖之上,一院比一院高,有的房屋仅仅地基就有将近20 m高,远远望去,气势恢宏,景色壮观,颇有一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图2)。
(2)阶梯式、楼梯式的街道交通。除了村中主路是用石头平铺,坡度较为平缓可以称为街道外,位于村中其他深巷,相互连通、承上启下或是通往庭院门口的道路都是阶梯、楼梯,这些用石块堆砌而成的小路都具有一个相同的特点,一般具有50°~60°的坡度。
(3)大洼村的建筑材料基本采用石材。大至村民居住的房屋庭院、街道门梯的铺地,小到家家户户的石磨、桌椅板凳及水井等,均采用山体中挖出来的石材,经过匠人们精心打磨雕琢而成。几百年的岁月,大部分石头建筑还保存完好。一栋房屋基本上由三层组成,最底层是牲口养殖房并存放冬季取暖用的柴草;二层用于人们生活起居;顶层用来储存粮食。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8]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