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8第9期 > 规划师论坛 > 特大城市功能格局和集聚扩散研究:以北京为例
规划师论坛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特大城市功能格局和集聚扩散研究:以北京为例

杨 烁,于涛方   2018-10-09 15:34:43
 

[摘 要]功能格局(或者说就业区位)与集聚扩散一直是特大城市产业疏解的研究重点。文章基于大城市就业区位和功能集聚的一般规律,以及日本首都圈疏解的案例经验,利用北京市全国第二、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研究了2008~2013年北京的就业区位和产业集聚扩散趋势。研究表明,特大城市周边的近郊区经历了较大幅度的产业结构变动,且不同产业体现出各异的集聚扩散规律: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不均衡性增强、生活性服务业的空间均质化、公共服务业的地区差异增大。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未来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发展进行预判,指出中心城区周边地区未来可能出现的人口及设施压力。
[关键词]就业区位;产业集聚;产业扩散;北京
[文章编号]1006-0022(2018)09-0005-06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杨烁,于涛方.特大城市功能格局和集聚扩散研究:以北京为例[J].规划师,2018(9):5-10.

Employment Locations And Industry Agglomeration Of Megacities, Beijing/Yang Li, Yu Taofang
[Abstract] Employment locations an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have been focus issues of functional decentralization in mega citie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general process of decentralization and experience in the capital region of Japan, and analyzes changes in employment locations an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levels in Beijing based on enterprise census from 2008 to 2013. It is found that dramatic proportion changes occurred in the vicinity of Beijing urban area. Different industries showed their distinctions on location choices. Productive service industries showed a trend of less spatial equilibrium, life-support service industries became more spatially homogeneous, and gaps in public service industries among regions widened. Additionally, this article made a prediction on potential pressure on facilities in the surrounding of Beijing urban area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Employment location,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ndustrial decentralization, Beijing

随着城市规模日趋扩大,城市中心的土地稀缺、交通拥堵等问题使特大城市逐步进入功能疏解阶段,迁出附加值较低的制造业、零售批发等,为高端产业提供土地。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需要同时尊重产业转移的客观规律和发挥政府职能。本文即着眼于探索在大城市的产业疏解过程中,不同产业集聚与扩散的客观规律。
就业分布体现了城市生产活动区位和分工布局,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体现,而各行业从业者的分布可反映出城市的功能分布与产业集聚状态。本文即从就业分布入手,尝试以日本首都圈1990~2010年的发展历程探索大城市产业疏解和功能分工的一般规律,并根据北京市全国第二、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的法人单位记录,考察北京的产业集聚与扩散规律,为产业疏解提供参考。

1大城市就业区位与功能集聚的一般规律

自20世纪起,随着规模扩大,西方大城市及特大城市逐渐突破传统的“单中心格局”,进入郊区填充阶段和卫星城建设阶段,有机疏散城市功能,进而形成“多中心”的“星云状都市区”。进入21世纪以来,连绵的巨型城市区域兴起,大巴黎、大东京等地区规划纷纷采取多中心策略。与此同时,国内北京、上海人口突破两千万,开始向着多中心的方向演进。
同样,不同城市的产业分工也在不断演化。阿隆索的竞标—地租理论,建立了自CBD向外依次为商业、轻工业、制造业及物流的城市生产分工模式。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市区、郊区土地的地租差价,引发产业向外扩散,并逐步在外围形成新的次中心。哈里斯(Harris)和乌尔曼(Ulman)1945年提出的城市多中心结构即包含了外围商业区与郊区工业区次中心。在这两个模型中,轻工业位于CBD周围。而在当前功能疏解背景下,制造业、零售业等开始外迁,城市功能正经历新的布局调整,需要新的产业分布理论。
在产业外迁中,制造业往往最早开始外迁,零售业等紧跟其后,而FIRE行业(金融、保险、不动产)需要与其他企业机构面对面交流,因而最难外迁。除了不同行业外迁的速度差异,郊区产业园的新建也带动了城市各产业的差异化布局,形成不同的地方化经济。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13]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