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8第8期 > 规划设计 > 乡村振兴规划共生策略构建及广西实践 |

规划设计 |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
 |
乡村振兴规划共生策略构建及广西实践 |
尹仕美,廖丽萍,李 奎 2018-09-03 10:26:42 |
|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对我国乡建实践的全面升级与超越。文章立足于共生理论与乡村振兴的互适性分析,提出了乡村振兴规划共生策略,即从乡村振兴核心体解构与再构的视角明确共生单元,建立以农业为核心的三次产业融合共生产业链与价值链、以农民为核心的三域主体整合共生利益链和竞合链、以农村为核心的三大空间耦合共生载体链和功能链,从而打造以“三农”为核心的利益相关者群落;从乡村振兴支撑体供给与需求的视角构建共生界面,重点推动功能性设施植入和自治性规制缔结;从乡村振兴基质体导引和管控的视角优化共生环境,实现自然生态和人文社会的时空协同进化。同时,文章将乡村振兴规划共生策略应用于广西绿留村振兴规划中,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共生理论;乡村振兴;规划策略;广西绿留村 [文章编号]1006-0022(2018)08-0068-06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尹仕美,廖丽萍,李奎.乡村振兴规划共生策略构建及广西实践[J].规划师,2018(8):68-73.
The Symbiosis Strategy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Guangxi Practice/Yin Shimei, Liao Liping, Li Kui [Abstract]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an updated version of rur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adaptability of symbiosis and revitalization strategies, the paper puts forwards symbiosis strategy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symbiotic unit is specified to establish an agriculture based production-value chain, a farmer based benefit-competition chain, a countryside based spatially integrated carrier-functional chain, and to establish agriculture, farmer, and village related stakeholders. A symbiotic interface is established to introduce functional facilities and reach autonomous consensus regulations. The symbiotic environment is improved to realize synergy between ecology and society. The method is practiced in Lvliu village revitalization planning. [Key words] Symbiosis theory, Rural revitalization, Planning strategy, Lvliu village, Guangxi
0引言
乡村凋敝和乡村衰落是世界范围现代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城乡差距过大、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和治理失序是百年来我国城乡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鲜明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此,乡村振兴成为新时代学界和业界关注的重点,并形成了一批重要的成果,包括蒋永穆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与实施路径,李周解读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含义、实施策略及预期变化,周立阐述了百年来我国乡村复兴的历史实践,刘彦随提出了新时代城乡生命共同体概念,黄璜和杨希分别引介了德国及日本乡村振兴的经验等。 在城和乡耦合系统中,乡村振兴从来不是乡村的“自我奋斗”,“城乡剪刀差”“城乡差距”“以城带乡”“以城兴乡”“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城乡融合”等政策和学术高频词,无不反映出乡村振兴必须嵌入到城乡协同发展演化的整体进程之中才能实现。由此观之,乡村振兴是涉及多元主体竞合博弈、多样功能载体整合互动、多种产业与业态相互关联的复杂的社会—自然共生现象,乡村振兴的实现是打破既有城乡共生旧系统并创造新型城乡共生系统的历史过程。因此,从共生理论视角出发,对乡村旧共生关系进行解构,并从共建、共生、共享、共荣等视角对乡村振兴中的经济共生系统、社会共生系统、自然共生系统等进行再设计、建构和改进,形成新时代特定时空条件下乡村振兴共生单元共同进化、共同适应、共同发展的协同进化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然而,从现有研究成果看,我国目前尚缺乏系统性研究,现有的成果主要是基于共生理论的个案分析,如深圳凤凰谷村、石家庄于家村、重庆合川区大柱村和陕南会峪村等。为此,笔者基于共生理论内涵解构,结合我国乡村复兴实践的历史路线图解析,构建乡村振兴规划共生策略,并对广西绿留村振兴规划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1共生理论与乡村振兴的耦合
1.1共生理论: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界面 “共生”是生物学概念,目前已形成包括共生原理、共生逻辑、共生分析方法等在内的一套完善理念范畴和理论框架,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领域。共生理论的核心在于共生单元、共生界面和共生环境等,其中共生单元是共生体物质能量生产和交换的基本单位,共生界面是共生产生和维系的作用介质,共生环境是共生单元所赖以生存发展的外在要素组合。
1.2乡村振兴:百年乡建实践的全面升级与超越 我国乡村振兴实践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以乡村建设实验为代表的乡建派乡村自救运动,随后我国进入乡村革命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标志着城市与乡村关系的重置,党的“十九大”提出 |
|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
|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0] |
[返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