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8第7期 > 规划设计 > 大数据时代的城市设计工作对策— 以合肥国家中德智能制造国际创新园北区为例
规划设计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大数据时代的城市设计工作对策— 以合肥国家中德智能制造国际创新园北区为例

曹 靖,张 敏,魏宗财,徐向远   2018-07-26 15:10:34
 

[摘 要]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传统产业业态和城市空间形态产生了显著影响,继而对传统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随着国家对城市设计的日益重视,其在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地位明显提升。如何将大数据应用到城市设计中成为规划设计新的研究内容和方向。文章以合肥国家中德智能制造国际创新园北区为例,探讨将大数据分析方法与传统规划设计经验研判方法相融合,提出基于大数据精细刻画现状的人口、设施和交通流基础分析,大数据辅助下的方案推演以及大数据支撑下的方案布局的规划路径,以期为今后城市设计工作的转型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大数据;城市设计;经验研判;新技术
[文章编号]1006-0022(2018)07-0053-06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曹靖,张敏,魏宗财,等.大数据时代的城市设计工作对策— 以合肥国家中德智能制造国际创新园北区为例 [J].规划师,2018(7):53-58.

Urban Design In Big Data Era: Sino-Germa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Park, Hefei/Cao Jing, Zhang Min, Wei Zongcai, Xu Xiangyuan
[Abstract] The upcoming of big data era characterized by big data industries and its applications has not only brought new lifestyles, but also affected traditional urban space and its planning and design. The status of urban design in urban planning system has been elevated. Taking the Sino-Germa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Park in Hefei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explores integration of big data analysis and empirical research in planning and design, and proposes big data based analysis of population, facilities and traffic flow, and big data assisted planning proposal.
[Key words] Big data, Urban Design, Experience judgment, New Technology

0引言

国家颁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加快了城市发展从外延扩展向内涵提升的转型,但如何从源头上破解“千城一面”“奇葩建筑”等问题,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彰显城市活力成为新的研究命题[1]。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2月视察北京时,对城市规划提出包括“要做好城市设计,科学设计,打造首都建设的精品力作”等在内的一系列要求。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强城市设计”。201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将城市设计作为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重要手段”,引导城市设计从传统的被动形态设计向主动设计转变,进一步强化了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地位。2017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发布《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并陆续公布了第一、第二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名录,合肥市位列第一批试点名单中。随着政府对城市设计工作的日益重视,对城市设计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全球化、网络化带来了新的业态和新的生活方式,对传统城乡空间形态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大数据的迅猛发展及其广泛应用为城市设计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多源异构的数据,并使得城市设计的范围逐步扩大,推动了多学科的交叉[2]。王建国院士在2017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的主题报告中将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划分成传统城市设计、现代主义城市设计、绿色城市设计和数字化城市设计四代范式,并明确指出四代范式之间不是迭代,而是叠加关系。大数据在城市设计实践中的运用日益广泛,主要集中在优化用地布局和交通组织方面,同时也涌现出一些研究成果。例如,Lüscher等人以英国大城市为例,将地理实体空间与社会空间相结合,提出三种方法识别城市中心[3]。蒋宏扬等人基于抓取的网络数据研究了激发北京胡同活力的要素,对其用地功能优化提出合理建议[2]。张鸿辉等人运用大数据分析,对长沙高铁南站周边地区的居民需求和城市活力在不同时空间维度的分布进行评价,在城市设计的现状评估和设计方法上构建了一套可量化的普适性评价方法[4]。大数据之外的新技术、新方法在城市设计工作中的运用主要集中在方案优化、指标体系制定和公众参与等方面。例如,叶锺楠结合武汉新区四新生态新城“方岛”区域城市设计项目,对城市设计中计算机模拟技术的遴选、运用以及基于模拟结果的规划设计方案优化进行总结[5]。江梓杉等人从特定控制因子计算、规划设计条件叠加和三维模型动态校核的角度辅助指标体系的制定[6]。许溪构建的VR方法能够有效指导VR在公众参与城市设计中的科学应用与推广,平衡公众参与的双向沟通,提高公众在城市设计中的参与程度[7]。总体而言,大数据在城市设计中的运用呈现多元化趋势,提升了方案布局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设计不能一味地交由大数据去解决,传统的城市设计方法不能被取代,专家的经验判断在规划中的核心地位不可动摇,大数据应作为辅助决策的工具,辅助发现传统方法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0]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