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8第7期 > 规划设计 > 生态安全约束下的城乡生态格局优化方法—以海南省文昌市木兰湾地区概念规划为例
规划设计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生态安全约束下的城乡生态格局优化方法—以海南省文昌市木兰湾地区概念规划为例

陈 君   2018-07-26 15:09:07
 

[摘 要]研究表明,城乡生态安全问题与区域生态格局密切相关。文章以生态学相关理论为支撑,提出了生态安全的三大约束表征,即生态服务约束、生态风险约束和生态健康约束,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态安全约束下的城乡生态格局优化方法,即基于生态服务约束确定城乡开发的规模和总量;基于生态风险约束锁定需要保护的生态空间;基于生态健康约束构建以生态流为基础的结构性生态联通网络。文章详细介绍了该方法在海南省文昌市木兰湾地区概念规划中的应用,以期为类似的城乡规划实践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生态安全;生态格局优化;生态服务约束;生态风险约束;生态健康约束
[文章编号]1006-0022(2018)07-0065-06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陈君.生态安全约束下的城乡生态格局优化方法—以海南省文昌市木兰湾地区概念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8(7):65-70.

Improving Urban Rural Ecological Safety Pattern With Constraints: Conceptual Planning Of Mulan Bay Area, Wenchang, Hainan Province/Chen Jun
[Abstract] Urban ecological pattern and regional ecological pattern are highly correlated. The paper raises three characters of ecological safety: service constraint, risk constraint, and health constraint based on ecological theory. The paper proposes defining urban rural development capacity based on ecological service constraint, protected ecological space based on ecological risk constraint, and structural network based on ecological health constraint. The method is practiced in the conceptual planning of Mulan Bay area, Wenchang city.
[Key words]  Ecological safety, Ecological pattern improvement, Ecological service constraint, Ecological risk constraint, Ecological health constraint 

0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着巨变。当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已经成为继工业文明之后城市发展的全新理念。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生命共同体理念”,这是人类思想意识的一次重大革命,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的深刻转变。在深刻转变的背后,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依赖性。当前,我国总体仍处在增量发展阶段,城市空间增长和生态安全的矛盾较为突出,城乡自然环境对城市化进程的约束越来越大。
正如莱斯特·R·布朗在其著作《建立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中指出:“目前对于安全的威胁,来自国与国间关系的较少,而来自人与自然间关系的可能较多。”生态安全是城市健康发展的基础。大量学者的调查研究表明,当前频繁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其区域生态格局变化密切相关[1],这表明生态安全与生态格局存在较强的对应关系。国际上,在区域和城市尺度的生态基础设施及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中,规划师将重要的生态资源作为国土生命支持系统的关键性格局进行规划和建设,以此作为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途径[2]。在国内,基于生态适宜性和垂直生态过程进行的生态敏感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分析来识别关键生态地段,并以此构建“景观安全格局”的理论与方法[3]也被广泛应用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4]和生态脆弱地区[5]等的空间规划中。近年来,快速城市化地区的生态格局构建成为生态、地理和城市规划等学科共同关注的热点,如俞孔坚等人通过水文、地质灾害、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遗产和游憩过程的系统性分析,构建了不同安全水平下北京市的生态安全格局,以实现生态空间的精明保护和建设用地的精明增长[6]。可见,目前生态格局的研究与应用多集中于偏宏观的区域—城市尺度,中观的片区尺度中的应用尚不多见。而片区尺度的空间规划多以用地适宜性评价为目标,采用AHP法对地形、工程地质、水文、植被等自然条件以及文物古迹、城市现有建成环境等社会条件进行综合叠加分析,确定需保护和适宜建设的区域[7-8],这可以认为是一种以生态要素的被动保护为立足点的生态规划方法。
生态格局是区域自然禀赋和社会经济等多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生态安全目标下的城乡生态格局优化需要建立在对生态功能关系、生态干扰和生态过程等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分析生态格局变化的重要约束性条件,以建立景观生态学与城乡空间规划的逻辑框架。
海南省文昌市木兰湾地区正是快速城市化地区的一个缩影,如何在生态安全约束条件下,以生态安全为目标,协调土地及其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合理配置土地及其他资源,构建可持续的人地关系,是规划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本文试图从生态服务约束、生态风险约束和生态健康约束三类约束入手,从数量控制和空间配置两个角度对城乡生态格局的优化方法进行研究,并将该方法应用在海南省文昌市木兰湾地区概念规划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0]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