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生产、生活、生态为核心的三生功能空间越来越受关注。特色小镇作为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重要发展单元,其现状评估和发展趋势已成为国土研究及城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辽宁省第一、第二批国家级特色小镇为例,通过构建三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从镇区、村庄两个层面评价特色小镇的三生功能,结果表明,辽宁省特色小镇三生功能发展总体水平较好,但特色小镇三生功能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存在特色小镇三生功能不均衡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特色小镇三生功能的建议。 [关键词]辽宁省;特色小镇;三生功能;GIS [文章编号]1006-0022(2018)05-0132-05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高雁鹏,徐筱菲.辽宁省特色小镇三生功能评价及等级分布研究[J].规划师,2018(5):132-136.
“Production, Life, And Ecology” Evaluation And Ranked Distribution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Liaoning Province/Gao Yanpeng, Xu Xiaofei [Abstract]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functional spaces of “production, life, and ecology” is getting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towns ar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new urbanization, and their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have become a hot topic of national land use and urban rural planning studies. The paper takes the first and second group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in Liaoning province as study cases, establishes evaluation indices, and evaluates their “production, life, and ecology” functions at town and village level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three functions in general are good, but are unbalanced among the characteristic towns. The paper puts forwards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Key words] Liaoning province, Characteristic town, “Production, life, and ecology” functions, GIS
0引言 自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以来,有关三生空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逐渐受到重视。近年来,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三生空间内涵[1]、三生分类体系构建[2]、三生空间功能区划[3-4]、三生功能界定和基于三生功能的国土空间分区[5-6]等方面,研究尺度多为省级和市级,对乡镇等级的研究稍显不足。 特色小镇是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下提出的,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基本空间协调发展的土地空间。特色小镇作为新型城镇化引领下城乡融合、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基石,其建设目标在于培育构建一个生产、生活、生态紧密融合的新型城镇。目前我国学者对于特色小镇的研究多为“就镇论镇”,以理论研究[7]和规划实践[8-9]为主,对特色小镇的发展评价也未形成体系或少有实证[10],鲜有学者从特色小镇三生功能这一视角进行研究。 国家四部委于2017年12月在《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11]中明确强调:“各地区需科学规划特色小镇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促进产城人文融合发展,营造宜居宜业环境,增强生活服务功能,提高集聚人口能力和人民群众获得感”。因此,本文基于特色小镇的内涵及特征,结合三生空间的提出背景和发展目标,构建基于功能角度的特色小镇三生功能评价体系,并对辽宁省第一、第二批国家级特色小镇进行实证分析,尝试评判乡镇层级的三生功能,旨在为科学全面地评价新时期特色小镇的综合发展水平提供参考,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三生空间的优化布局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辽宁省第一、第二批国家级特色小镇,共13个乡镇。第一批为丹东东港市孤山镇、辽阳市弓长岭区汤河镇、大连瓦房店市谢屯镇及盘锦市大洼区赵圈河镇[12],第二批为沈阳市法库县十间房镇、大连庄河市王家镇、鞍山海城市西柳镇、营口市鲅鱼圈区熊岳镇、盘锦市盘山县胡家镇、锦州北镇市沟帮子镇、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区十家子镇、辽阳灯塔市佟二堡镇及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二棚甸子镇[13]。 1.2数据来源 本文从镇区及村庄两个空间尺度对数据进行处理及统计分析,以便于比较特色小镇发展进程中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属性差异。其中,以镇区为研究单元的评价体系将以各镇政府特色小镇申报材料为研究支撑,数据主要来源于特色小镇基本信息表、各镇总体规划及特色小镇规划;以村庄为研究单元的评价体系将采用特尔斐法及农户调查法,对专业规划人员及特色小镇村镇领导、村庄村民进行实地抽样的定量化访谈,以此收集村庄各类经济社会评价数据。该调查共获得问卷结果729份,其中有效问卷为571份,问卷回收率为7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