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8第3期 > 规划广角 > 基于决策树原理的社区生活圈测度与评价方法——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 |

规划广角 |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
 |
基于决策树原理的社区生活圈测度与评价方法——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 |
萧敬豪,周岱霖,胡嘉佩 2018-04-08 14:55:59 |
|
[摘 要]文章以POI数据为基础,运用决策树原理创新地构建了社区生活圈测度与评价方法。同时,将这一方法运用于广州市番禺区的案例中,明确了其所在地区开发强度、人口密度和与现状地铁站距离是决定社区生活圈发展条件的关键因子,并识别出急需开展控规修编的地区。文章通过创新生活圈测度和评价方法,为特大城市科学指导控规编制、优化控规编制手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社区生活圈;测度和评价;决策树;广州市 [文章编号]1006-0022(2018)03-0091-06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萧敬豪,周岱霖,胡嘉佩.基于决策树原理的社区生活圈测度与评价方法—以广州市番禹区为例[J].规划师,2018(3):91-96.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Community Life-Cycle Based On Decision Tree Theory: Panyu District Of Guangzhou/Xiao Jinghao, Zhou Dailin, Hu Jiapei [Abstract] The paper propose an innovative approach in community life circle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with decision making tree theory and POI data, and practices the method in Panyu district case. Development intensity, population density, and distance to metro stations are identified as critical parameters. Areas with urgent need for planning is recognized.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rational plan compilation. [Key words] Community life-cycle,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Decision tree, Guangzhou city
0引言
社区生活圈作为居民完成日常生活行为的最小空间单元,受居民日常行为习惯、周边设施建设和运营情况的影响显著。目前传统的生活圈测度和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居民日常活动行为调查、居住小区周边物质环境调查两类,不但存在着数据成本高、获取途径窄的困难,而且前者易受周边建设情况及个人行为习惯的干扰。此外,已有的社区生活圈测度和评价多以现状评价为主,缺少基于现状社区生活圈特征、规律对未来规划提出指导的研究。 近年来,空间大数据的涌现与应用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的日渐成熟,为对规划进行评估与预测提供了更科学的方式。本文提出一种普适性的社区生活圈评价方法,即以POI数据为基础对现状社区生活圈进行评价,利用决策树方法提取生活圈特征参照因子,参照相似关系明确未来社区生活圈发展目标,最终通过目标比对选出需开展规划评估或修编的地区,在现状评价与规划应用之间搭建一条技术桥梁。
1社区生活圈测度与评价方法评述
(1)基于居民日常活动行为调查的方法。该方法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GPS调查和手机移动信令分析等手段对居民日常路径进行分析,把握其日常生活轨迹变化,从而识别其社区生活圈范围。例如,孙德芳等人基于居民意愿调查,提出了初级生活圈、基础生活圈、基本生活圈和日常生活圈四级体系,按照不同等级服务半径划分了县域生活圈;申悦等人基于GPS调查、访谈等方式获取北京市100位郊区居民位置数据,对其一周时空间行为进行分析与评价,认为工作日与休息日居民的行为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孙道胜等人基于GPS数据和活动日志数据,运用Alpha-shape方法,选择了18个社区进行社区生活圈的实证测度。 (2)基于居住小区物质环境评价的方法。该方法主要通过居住小区周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布局情况进行空间统计,从而对社区生活圈的服务水平进行评价。例如,熊薇等人基于电子地图及实地探勘,以南京市20个居住小区为样本,通过层次分析构建各类设施的评价权重,对小区20分钟步行范围内设施的完备性(有/无)进行评分;崔真真等人基于电子地图,利用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天津市的设施POI数据,通过层次分析构建各类设施的评价权重,按照城市1 km网格、居住小区500 m范围对设施密度进行评价。 然而,上述两类方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首先在数据来源方面,居民出行数据调查所需时间成本较高,即使是手机信令的行为调查方法,在获取途径上仍存在较多困难;其次在结果的可靠性方面,基于居民活动行为的调查,有可能受到部分居民的行为习惯影响,导致调查结果的偏差;最后在结果应用方面,现有方法避免不了“就现状谈现状”的问题,对评价结果如何指导社区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尚未有深入讨论。 综上所述,本文借助获取途径相对容易、数据范围大、数据类型覆盖面广的电子地图POI数据,描述不同居住小区的生活圈服务半径,并引入决策树的原理方法,归纳影响生活圈服务半径的关键因子,重新审视生活圈与城市土地使用、空间组织之间的关系。同时,本文尝试将研究结果进一步落实到控规当中,基于生活圈发展目标,识别出急需开展控规修编的地区,为提高控规编制的科学性提供更多途径。
|
|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
|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27] |
[返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