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8第3期 > 规划广角 > 我国山地城镇化困境及旅游城镇化实施路径
规划广角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我国山地城镇化困境及旅游城镇化实施路径

彭 恺   2018-04-08 14:54:52
 

[摘 要]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进入关键时期,山地城镇化过程中需应对脆弱的生态环境约束、粗放式乡村城镇化蔓延、欠发达山区脱贫形势严峻等困境。文章在重点研判山地城镇实施旅游城镇化路径合理性的基础上,提出“三阶段”的实施路径,包括评估旅游资源、甄别目标城镇 ;从以人为本、生态环境、产业融合与地域空间层面设定“四位一体”的总体目标 ;构建以“城—乡—景”地域空间统筹、“旅游+”产业融合、旅游利益相关者多元平衡为主体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山地城镇;旅游城镇化;实施路径;利益相关者
[文章编号]1006-0022(2018)03-0097-06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引文格式]彭恺.我国山地城镇化困境及旅游城镇化实施路径研究[J].规划师,2018(3):97-102.

Research On The Plight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ourism Urbanization In Mountainous Towns/Peng Kai
[Abstract] Chinese new urbanization has stepped into the critical period, the urbanization of mountainous towns are facing the problems of weak environment, unordered sprawl, and poverty. By judging the rationality of tourism urbanizatio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hree stages” method: evaluate the tourism resource and select the target towns; set the “quaternity” goal of peoples first, environment, industry integration, and regional space; put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f “city-village-scene” integration, “tourism+”industry integration, and mult-stakeholders balance.
[Key words]  Mountainous towns, Tourism urbanization, Implementation path, Stakeholders

1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山地城镇化的若干困境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指出:“我国城镇化是在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推进”的[1]。按照现实国情,必须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强调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良性互动、相互协调,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模式。近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稳步发展,对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异、拉动我国内需发展起到突出作用。我国的城镇化发展经历了由平原到山地、由东部到西部的历程。山地丘陵地区在我国国土面积中占到陆地总面积的43.2%,由于其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发展基础薄弱和位于边缘地区等特征,往往是我国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建设区域[2]。因此,城镇化的进程较为缓慢。在后城镇化时期,山地城镇是重要的“克难攻坚地”,如何选择合适的城镇化途径,既能有效带动当地居民精准脱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又能改善城镇面貌,切实提升产业,践行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总体部署,这是目前较为紧迫的重要命题。而从总体上看,山地城镇化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如何协调脆弱的生态环境治理与密集城镇开发的矛盾
山地城镇因其复杂的地形与地貌环境而区别于平原城镇,特别是对其长久发展起到关键支撑作用的生态环境在面临密集的城镇化开发行为中岌岌可危。沿袭平原地区的城镇化模式显然无法应对山地生态环境和安全格局维护的诉求。因此,亟需探索适应于山地地域的原生地形、生态环境及历史文脉特色的城镇化模式,使得保护与发展在山地城镇化模式的选择中得到平衡。

1.2如何遏制粗放式乡村城镇化蔓延趋势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偏重大城市和中心城市的发展模式使得乡村劳动力大量外流,乡村凋敝、“空心村”等经济社会问题凸显。在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指导下,将乡村置于空前的高度来认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对新时代乡村诗意化的注解[3]。但伴随着乡村规划与建设的热潮,所引发的冷思考却是大量乡村旅游在带来农民收入增多、就业机会增加的同时,引发乡土文化受损、环境质量降低等诸多问题。

1.3如何促使欠发达山地城镇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
我国正在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并提出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4]。而山地城镇往往受限于自然环境恶劣、生态抑制性贫困与交通受限等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多数处于精准扶贫攻坚战的“主战场”。据统计,全国共有592个国家级贫困县,其中西部地区有366个,占61.8%[5]。 全国有13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中西部地区就占了11个。恰恰这些地区多数处于山区地带。山地城镇化重要的社会目标应是解决好欠发达山区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难题。因此,如何树立“人本”理念,从人民群众切实受益的角度制订各项城镇化发展方针政策尤为关键[6]。

2旅游城镇化的内涵及特征

2.1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12]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