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8第3期 > 聚落寻踪 > 被遗忘的工人村落:四川芭蕉沟村空间解析
聚落寻踪
【全文献下载】PDF下载

被遗忘的工人村落:四川芭蕉沟村空间解析

张 杰,田 蜜   2018-04-08 11:32:40
 

[作者简介]

张 杰,华东理工大学景观规划设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博士后。
田 蜜,华东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


1村落概括

四川芭蕉沟村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境内,始建于1939年,是四川嘉阳煤矿集团的诞生地,目前是四川嘉阳国家矿山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工人村社区。该村北以打鼓山为界,南至位于谷底、横贯东西的山涧小溪—芭蕉溪,与对岸高耸的白石岩隔溪相望。整个村落地势北高南低,四周群山环绕(图1)。
芭蕉沟村因采煤生产应运而生,由于矿井早已关闭不再生产,加上地理位置较偏僻,交通条件也不发达,芭蕉沟村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成为工业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历史村落。由于拥有丰富的遗迹景观与研究资源,芭蕉沟村成为四川嘉阳国家矿山公园(2010年被授予国家矿山公园资格)的重要节点。

2村落发展与空间特点

芭蕉沟村地处群山之中,整个村落沿芭蕉溪发展形成带状的空间形态,呈现独特的空间特色(图2)。
(1)山环水绕的村落格局。关于居民点选址要求,《管子·度地篇》记载:“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芭蕉沟的选址与山水的关系体现了川南传统地域特色的选址思想,但同时也有考虑煤矿生产及矿工生活的便利性和高效性而选址于矿井周边的特殊性。靠山临水而居,是早期人类理想的聚居之地,这种聚居方式十分符合传统的择地模式,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对自然环境的尊重。(2)错落有致的街巷空间。建筑都是依山势而建,街道也就形成了四川所特有的形态——顺山势起伏变化。街道形态呈带状十字交叉式。而从纵向观察,芭蕉沟村由于其山体地形的复杂性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街巷立面效果,建筑与山势相融合,形成了特有的山区街景意象。
(3)多元结合的功能配置。芭蕉沟村作为采煤生产的后方场所,主要包括办公管理区和生活居住区两大功能。从总体上看,芭蕉沟村形成以中心广场为核心的行政办公区域,周围分布有大礼堂、办公楼、影剧院等公共建筑。靠近中心部分有当时十分兴盛的商业街区,旅店、食店、照相馆、妓院、鸦片烟馆、赌场、药店和百货门市等建筑均有保留。居民建筑环绕分布,自南向北随地势的变化分为多种空间布局形式。
(4)独特有趣的交通系统。作为芭蕉沟村与外部的交通连接,小火车是这里唯一的客运交通工具,是最原始的燃煤蒸汽动力小火车,保留了当时工业化时期蒸汽机车的基本形态与结构;同时,窄轨铁路也保存完好,是目前全世界现存且还在运行的最窄铁路之一。

  会员登录后方可【全文下载】PDF下载 登录
  【全文下载】PDF下载   下载次数[9]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